由重庆交通大学本科生于晓雨、史大伟带领的学生团队,围绕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路用化开展“小试—中试—路段验证”,形成可评估、可检验的材料方案,并于2025年6月至8月获得中国好创意大赛全国二等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重庆市银奖。
在城市固体废物处理的末端环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处置量逐年增加、利用场景相对有限。团队以“把难题化作材料”为思路,聚焦飞灰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尝试将预处理飞灰按比例替代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的细料,面向公路基层层位提供一套可复核的技术路线与数据基础。
基于道路工程与环境工程原理,团队针对飞灰中可溶盐分与重金属迁移风险,重庆交通大学应用统计学吴德柳同学参与拌和比与含灰率边界的试验方案设计,协助完成样本量估计、显著性检验与回归建模,建立“预处理—成分调控—胶结与成型—性能与环境指标同步检测”的工序链条。前期实验围绕拌和比与含灰率的边界展开,结合强度、耐久与抗水稳定性等指标对比评估,并同步开展浸出、pH等环保指标检测,力求在路用性能与环境安全之间取得平衡。在导师指导下,队长于晓雨据此提炼出试验段铺筑的工艺与质量控制要点,逐步完善从实验室到工地的技术说明。
此次两项赛事的阶段性认可,来自团队对工程场景的持续跟进与成套化技术整理。下一步,项目将围绕标准对接、长期耐久性评价、批量质量控制与全流程环境管理补足短板,推动试验数据的公开与同行交流,在更多应用场景中稳妥开展试用。未来,团队将把每一次试验都当作走向工程化的一小步,让飞灰资源化利用在更扎实的证据基础上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