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福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赤脉承烽·云江绘绿”乡村振兴生态实践队前往漳州市龙文区湘桥村、江东古桥和龙文区河湖指挥中心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积极响应国家《“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中“强化河湖长制管理”的号召,通过巡河护河、文化传承、创意彩绘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将专业学习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河湖治理。
为将河湖保护理念落到实处,以实际行动助力河湖长制工作开展,守护湘桥村水域生态环境,实践队队员沿着湘桥村河岸开展巡河护河行动,清理河岸垃圾9袋、排查出潜在排污风险点4处。“通过实施河长制以来,当地加大了河道清淤、岸线整治、污染源治理等工作力度,河道水质明显改善,河岸环境显著提升。”蓝田街道办工作人员介绍。
图为工作人员带领实践队进行日常巡河工作。 朱亿泓供图
实践队队员黄思颖表示:“通过实地巡河,我们更直观地了解了河湖长制的具体实施情况,也看到了基层河湖管理工作的成效。”
为响应团省委“讲好遗产故事,挖好遗产文化底蕴”的号召,更好地宣传保护河湖文化遗产,实践队分别在龙文区湘桥村、闽南水乡和江东古桥开展“河小禹”河湖文化遗产解说短视频拍摄活动。江东古桥与九十九湾是福建省第一批河湖文化遗产。
据了解,江东古桥是福建第四大名桥、中国十大名桥之一,古老的桥墩与石梁重达200吨,被认定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梁桥。九十九湾流域面积98.1平方千米,干流总长21千米,从北往南贯穿漳州市主城区,串联湘桥湖、上美湖等蓄滞洪区。
“江东古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我们希望通过短视频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这些珍贵的河湖文化遗产。”参与拍摄的队员荣鸿哲说。
图为实践队队员正在录制讲解视频。 朱亿泓供图
在龙文区河湖指挥中心,实践队参与了龙文团区委、龙文区河长办主办的“河湖长治,清水长流”——“河小禹”专项实践活动,针对龙文区在读3-6年级的小学生开展了净水装置组装、“河小禹”布袋彩绘和知识趣味问答等活动。在队员们的指导下,小朋友们搭建起净水装置,队员们向他们讲解了净水装置的科学原理。小朋友们还在环保布袋上绘制河湖保护主题图案。
在趣味问答环节中,当实践队队员问道:“如果河流被污染了,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一位小朋友回答道:“受污染的河流会流向大海,这样我们就吃不了海鲜了。”
龙文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说道:“此次活动旨在从小培养青少年的河湖保护意识,推动环保理念在下一代中的传承与延续,为学生们提供了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平台,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为龙文区当地生态环境建设贡献了青春力量,实现了教育实践与社会服务的双重目标。”
图为实践队员与小朋友互动。 朱亿泓供图
此次“河小禹”专项实践活动中,实践团队深入九十九湾和江东古桥河流域3个村庄,完成河湖水质检测3次,排查出潜在排污风险点4处,清理河岸垃圾20千克。同时,实践队开展环保宣传活动2场,覆盖村民100人次。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队员们不仅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更以青年人的责任担当为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和河湖文化传承贡献了实实在在的青春力量。(柯雨辰 王毅铭)
图为实践队合影。 朱亿泓供图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