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心护‘和’”普法团队的“八五”践行记

“青心护‘和’”普法团队的“八五”践行记

来源:周口网 2025-08-19 16:4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六月的和林格尔草原,风拂过万亩青纱帐,带着草木的清香掠过县城街道。在人流攒动的盛乐广场,一群穿着“法治青春行”红色马甲的年轻人正被围在中间——他们手捧《烟草专卖法》宣传册,用刚学会的当地方言耐心解答零售户的疑问。这是和林格尔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的“青心护‘和’”青年普法团队在“6·29”全国烟草专卖法颁布纪念日开展的普法活动现场,也是他们践行“八五”普法规划的生动缩影。

这支平均年龄28岁的青年团队,自2021年“八五”普法启动以来,以“青春之力传法治之声”为口号,用年轻人特有的锐气与创意,在和林格尔的城乡大地播撒法治种子,让法律知识从文本走向生活,从课堂走进人心。

一、破局:在“老办法”里找“新路子”

“刚开始真难啊!拿着厚厚的法条册子进社区,大爷大妈们摆摆手说‘看不懂’;去零售户店里宣讲,人家忙着做生意,眼神都飘着。”团队成员小敏至今记得2021年第一次独立开展普法活动的窘迫。彼时,传统普法模式正遭遇“水土不服”—单向灌输的宣讲、刻板严肃的文本,让法律知识成了“高冷学问”,尤其难以触达年轻群体。

作为团队里唯一的土生土长的客户经理,小贺敏锐地意识到:“年轻人最懂年轻人,我们得用他们的语言说话。”团队会议上,这个戴着黑框眼镜、说话总带着笑意的年轻人,把大家的手机聚到一起:“看看你们的朋友圈,短视频、表情包、互动测试……这些不都是现成的普法载体吗?”

一场“头脑风暴”就此展开。95后队员小佟是短视频爱好者,她提议把法条剪成“情景剧”;擅长手绘的姑娘们琢磨着把法律知识画成漫画;曾参加过辩论赛的小张,则想搞一场“法律知识挑战赛”。这些看似“离经叛道”的想法,起初遭到不少质疑:“普法是严肃事,这么搞会不会太随意?”

小禹却坚持“内容严肃,形式活泼”的原则。他们先从最熟悉的基层业务入手,制作了《“12313”一键维权》宣传短视频。卡通人物扮演“糊涂店主”“较真顾客”,用生活化的剧情演绎“无证经营的后果”“真假烟鉴别技巧”等。当视频发布那天,团队成员蹲守在零售户服务群里,当看到零售户评论道“原来卖烟还有这么多规矩”时,几个年轻人激动地在办公室跳了起来。

(图为和林格尔县烟草专卖局普法队员在向零售户宣传守法经营知识)

(图为和林格尔县烟草专卖局普法队员在向消费者宣传烟草法律法规知识)

二、扎根:让法治种子在泥土里发芽

“普法不能像一阵风,刮过就没了。”这是团队从实践中得出的结论。2022年夏天,团队在调研中发现,农村零售户对烟草专卖法规的知晓率有待提升,部分偏远地区甚至存在“谁能拿到货谁就能卖”的错误认知。

“得把‘流动课堂’开到田间地头去。”队员们当即决定开展“普法直通车”下乡活动。每到一个村庄,他们先在村委会门口支起屏幕,播放自制的普法动画片;队员们则分头行动,有的帮老人下载防诈骗APP,有的给零售户讲解许可证办理流程,还有的在村头大槐树下开起“故事会”,用身边案例解读法律条文。

校园是团队深耕的另一块“责任田”。他们与县教育局共建“护苗普法基地”,开发了一套“沉浸式普法课程”。在和林格尔县巧什营小学,队员们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孩子们分别扮演法官、公诉人、店主和未成年人,围绕“店主向未成年人售烟是否违法”展开辩论。四年级学生小宇在扮演“法官”后认真地说:“我现在知道了,卖烟给我们不仅不对,还是违法的!我要告诉爸爸妈妈,去买烟时也要看清楚店里有没有许可证。”

为了让普法更有延续性,团队还在全县中小学招募“法治小卫士”,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让孩子们成为家庭普法的“宣传员”。队员们定期给“小卫士”培训,再由他们带着普法漫画、知识卡片回家,和家长一起学习。“上次我儿子指着超市里的‘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标志问我是什么意思,还像模像样地给我讲了半天法律,真没想到孩子能学这么多。”一位家长在反馈道。

(图为和林格尔县烟草专卖局普法队员在第三中学进行“护苗普法”宣讲)

(图为和林格尔县烟草专卖局普法队员在向零售户进行集中宣讲)

三、联动:把“单打独斗”变成“众人拾柴”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群人的力量才能走远。”这是团队在工作中达成的共识。2024年,队员们提出“普法生态圈”理念,主动联合公安、市监、教育等部门,打造跨界合作的普法新模式。

每年“3·15”消费者权益日,他们会与市场监管局开展“联合执法开放日”活动,邀请志愿者跟随执法人员体验检查流程,让大家直观了解“假烟如何识别”“违法经营有哪些后果”。去年活动中,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学生小李在观看完一起未在当地烟草批发企业进货案件查处后,说道:“以前觉得法律离我们很远,现在才知道,它就在我们买一包烟、进一家店的日常里。”

针对青少年群体,团队联合县教育局推出“法治辅导员”计划。队员们轮流担任中小学的校外法治辅导员,除了常规授课,还设计了“法治研学营”活动。不定期组织学生走进烟草专卖局,在询问室里,队员们演练具体询问流程,让孩子们感受到严肃的案件处理程序和违法违规行为的严重后果;在证件办理大厅,电子屏幕上的答题游戏让孩子们在欢笑中掌握法律常识。“原来鉴别假烟还要用这么多高科技!”学生们的惊叹声,成了对队员们最好的肯定。

(图为和林格尔县烟草专卖局普法队员在向校园周边商户进行普法宣讲)

四、成长:在普法路上遇见更好的自己

五年普法路,不仅播撒了法治的种子,也见证了团队成员的蜕变。队员小敏曾是个见人说话就脸红的姑娘,如今却能在几百人的广场上从容演讲;爱好编辑的队员小佟,从只会配字幕到能独立策划一场线上普法活动;就连最“内向”的队员小张,也在一次次下乡普法中,学会了用当地方言和老乡们拉家常。

2023年冬天,团队接到一个特殊的求助电话。城关镇零售户李大姐的店铺因烟草证还有一天就到期但是仍没有申请延续,情绪激动的她在电话里哭着说:“我老公生病住院,店里就我一个人忙前忙后,哪顾得上换证啊!”队员们立刻赶到店里,一边安抚李大姐的情绪,一边帮她准备材料、在线申请。当新的许可证送到时,李大姐感激的说道:“你们不仅懂法,更懂人心啊。”

这样的故事,在团队的工作中还有很多。队员们的手机里存着诸多零售户的微信,半夜十一点接到过咨询电话,暴雨天冒雨送过零售户落下的许可证副本,过年时收到过零售户发来的感谢短信……这些细碎的温暖,成了支撑他们前行的动力。

今年“6·29”,团队制作的普法宣传纪实视频被“央视频”选发推送。队长说:“有人问我们,一群年轻人整天跑东跑西搞普法,到底图什么?我想,当看到零售户从‘不懂法’到‘会用法’,看到孩子们能清晰说出‘向未成年人售烟违法’,看到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拿起法律武器维护权益时,我们就找到了答案——这就是青春的价值。”

如今,和林格尔县烟草青年普法团队的故事还在继续。他们的“普法直通车”跑遍了大部分乡镇,“护苗普法”名片被擦得愈发耀眼。普法宣传活动覆盖了中小学,线上普法内容累计播放量破千。在这片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土地上,这群年轻人用青春的活力与担当,让法治的阳光照亮每个角落,也让“八五”普法的画卷,在青春的笔触下愈发鲜活明亮。正如队员们常说的:“普法之路没有终点,但只要我们脚步不停,法治的种子就一定会在更多人心里开花结果。”

作者:佟亚男

单位:内蒙古和林格尔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