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漓韵美育,艺助乡村”乡村振兴促进团的成员们怀揣着对乡村美育的热忱,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实践之旅。他们穿梭于桂林市的梅溪镇、柘木镇窑头村、雁山镇莫家村等地,以“艺术赋能乡村美育”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用艺术的画笔为乡村描绘出别样的色彩。
图为团队前往东漓古村实践调研合影
活动前期,团队深入东漓古村调研,汲取灵感后,便来到莫家村儿童之家,开启了一场充满创意的非遗手工课程。在扎染课堂上,孩子们好奇地围坐在一起,看着团队成员熟练地准备靛蓝染料、纯棉布料和麻绳。随着团队成员的演示,“捆扎 - 浸泡 - 晾晒”,扎染的全套工艺逐渐呈现在孩子们眼前。在团队成员的指导下,孩子们学会了松紧适中的捆扎手法,期待着布料上能出现独特的冰裂纹路。手工编织课堂更是热闹非凡,孩子们在团队成员的帮助下,用纸条、毛线等材料,编织出一个个精美的收纳篮、杯垫,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值得一提的是,团队还巧妙地运用数字人“非遗小使者”非遗视频进行辅助教学,让非遗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图为团队成员与孩子和家长共同制作手工 图为孩子们制作的创意粘土人
紧接着,团队来到柘木镇窑头村儿童之家,又一场“创意非遗手作课堂”如火如荼地展开。植物拓印课堂中,团队成员带领孩子们走进大自然,采集当地艾草、紫苏、三角梅等植物。孩子们兴奋地将新鲜叶片平铺于帆布袋上,在团队成员的指导下,用锤子轻轻敲打,植物的汁液逐渐渗透,一幅幅带有自然肌理的拓印作品跃然于帆布袋上。桂剧粘土人制作环节更是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他们参考传统广西桂剧形象,用环保粘土捏制出 30 余个栩栩如生的桂剧粘土人。
图为孩子们制作拓印帆布包 图为创意非遗手工课堂合影
往后,团队在梅溪镇开展墙绘创作,耗时数天完成4面超750平方米主题墙绘。团队提前一周实地调研,从村民家中收集老照片、农具等元素,将当地植产业、乡村振兴政策与山水风光融合设计。画面呈现戴草帽农民抱着水稻的劳作场景,辅以田间水渠、青山等自然元素。并为梅溪镇的特色农产品进行农产品包装设计。在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期间,团队成员还为桂林市资源县猴背村设计农产品直播背景墙,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图为团队打造的数字人——“非遗小使者”蚁生生、蚁伶伶
"漓韵美育,艺助乡村"乡村振兴促进团在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完成墙绘作品1幅4面、非遗手工艺品200余件,举办美育课堂4场,惠及村民100余人次。
图为墙绘成员合影
回顾这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们深刻体会到艺术设计与乡村的紧密联系,艺术设计不仅能为乡村带来美的享受,更能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助力乡村发展。深知,乡村振兴的道路还很漫长,但只要怀揣着这份热爱与责任,用艺术的力量去点亮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乡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 韩明璇 苏晓敏 农秋荣 尹志琼 赵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