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海绿洲间的转型实践课 ——地环学子赴国能准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践调研

煤海绿洲间的转型实践课 ——地环学子赴国能准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践调研

来源:鹰潭新闻网 2025-08-19 13:4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深化学生对煤矿企业的认识、加深学生对煤矿绿色转型的认识、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赵雪萍率“‘煤’好未来”生态能源实践团第一小分队一行15人,赴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交流座谈及系列实践学习。学院党委副书记刘训明、团委书记李琳、辅导员余小涛、周佳瑞及学生代表参加。

(一)校企协同赋能能源人才培育

座谈会上,准能集团组织人事部副主任陈媛媛详细介绍了公司概况、人才招聘政策及培养体系。三位校友分享了从母校毕业后在准能集团的成长历程,展现了企业广阔的发展平台。

赵雪萍介绍了学院学科建设特色、科研优势及人才培养成果,强调准能集团在煤炭绿色开采、矿山生态修复等领域的技术实践与学院学科方向高度契合,希望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刘训明表达了在联合技术攻关、学生实习实践等方面深化合作的意愿。

(二)科技解码助力露天绿色矿山、

会后,师生赴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实践调研。在“露天印象”综合展览馆,团队通过沉浸式沙盘、智能化数据大屏及纪录片,系统了解矿区发展历程,感受采矿技术发展与绿色修复成果。在3D裸眼折幕影院沉浸式体验煤炭的“前世今生”。

登上1300平台,成员们亲眼见证“煤海”变“绿洲”的生态奇迹,学习“剥离-采矿-回填-复垦”一体化模式打造的梯田式复垦景观带。

在装备维修中心,近距离观察载重330吨的矿用卡车,了解其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5G通信技术实现的精准定位与实时调度。

(三)系统治理绘就矿山生态新篇

团队还深入准能集团露天矿排土场生物综合修复技术示范基地,实地调研了干旱半干旱区采矿废弃地基质重构的关键步骤,重点学习了以柠条、紫穗槐、大果沙棘等耐旱灌木为主的植被配置体系。在菌类和微生物修复现场,调研了品种筛选、种植养护技术及其在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促进土壤肥力恢复和生物多样性重建等方面的具体生态功能与协同增效机制。

(四)红色基因驱动绿色发展实践

实践团走进准能集团党员教育实践基地。在“绿色准能·红色使命”主题展区,成员们被废弃矿山设备创意再造的铁艺作品震撼——皮带传送机皮带和矿用卡车轮胎构成的“100”字样装置、矿用卡车运斗改造的红船模型,生动体现资源循环利用与红色基因传承的有机统一。党史馆内,讲解员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互动”多维方式,结合文献照片、视频、场景复原及开国大典原始影像,带领成员重温党的奋斗历程,接受深刻的精神洗礼。

此次系列活动将产教融合座谈与绿色矿山考察、红色教育洗礼、前沿生态修复技术学习紧密结合,为地环学子深化专业认知、明晰职业规划、践行服务国家能源绿色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担当奠定了坚实基础。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