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天山·智援边疆——北京援疆2025年 和田市教育教学专业交流培训项目在京启动

情系天山·智援边疆——北京援疆2025年 和田市教育教学专业交流培训项目在京启动

来源:鹰潭新闻网 2025-08-18 17:0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年8月12日,由和田市教育局主办、北京强师科技承办的“2025年和田市教育教学专业交流培训项目第二期(数学班)”在北京正式开班。在北京援疆资金的全程支持下,来自和田市的120名数学骨干教师齐聚一堂,开启为期十天的专业研修之旅。开班仪式上,项目组专家代表、学员代表及班主任分别发言,共同表达了对本次培训的期待与承诺。

专家引领明方向 共绘教育新蓝图

项目组专家代表周强老师首先发言。他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本次培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骨干教师育人能力”为主题,聚焦新课标、核心素养、AI融合教学等前沿话题。周老师表示,专家团队将从“共享优质资源”“注重实践应用”“强化示范引领”三方面全力支持参训教师,并鼓励大家保持开放心态,深度参与研讨,将先进理念转化为适合和田学情的教学实践。

学员表态践初心 砥砺奋进担使命

学员代表迪丽努尔·麦托合提(和田市第二小学)和王阿龙(和田市第九中学)分别发言。迪丽努尔老师以“空杯心态”“问题导向”“团队精神”“严明纪律”为关键词,承诺将珍惜机会、虚心求教,为和田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王阿龙老师则用“珍惜”“责任”“传承”三个关键词,表达了边疆教师提升专业素养、辐射培训成果的决心,誓言将所学所获转化为推动边疆教育发展的实际行动。

班主任寄语促成长 凝心聚力启新程

班主任孙中裕老师代表项目组对参训教师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本次培训的目标与要求。他强调,培训将通过“理论学习+实践观摩+互动研讨”的多元模式,帮助教师掌握创新教学方法、开拓教育视野、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孙老师希望全体学员全身心投入学习,严守纪律,确保培训实效,真正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和田教育发展的动力。

合影留念启新篇 携手共进向未来

开班仪式最后,全体参训教师合影留念。镜头定格下教师们昂扬的精神风貌,也预示着本次培训将满载希望与收获,为和田市数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此次培训是落实新时代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相信通过十天的深度研修,参训教师定能学有所成、教有所进,为边疆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谱写崭新篇章!

开班仪式结束之后,进入专题讲座环节,教育专家周强教授作了题为《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时代价值和践行路径》的专题讲座。

本次专题内容围绕教师与师德师风、教育家精神解析及和田数学名师培育三大核心板块,系统阐述了新时代教育发展背景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及实践路径,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清晰指引。

一、教师与师德师风:新时代教师的使命与要求新时代对教师提出了多维度的新要求,凸显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在地位作用上,教师被明确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文明的传承者”,肩负传播知识、思想、真理,塑造灵魂、生命、新人的时代重任,需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做好学生“四个引路人”,坚持“四个统一”。

二、教育家精神解析: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发展的精神内核,兼具历史传承与时代创新。古今中外教育思想为其奠定根基,从韩愈“传道受业解惑”到陶行知“敢探新理、敢入边疆”的实践精神,凸显教育者的责任与担当。将教育家精神凝练为六大核心要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三、做和田数学名师:实践路径与成长方向培育和田数学名师需聚焦政 治成熟、师德高尚、本领高强三大方向。以于漪、张桂梅等楷模为榜样,践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展现新时代教师的高尚风范。本领高强方面,需夯实专业素养,把握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创新教学方式,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差异化教学,依托数字化赋能教学创新;积极参与全员培训、教研活动,提升课堂驾驭能力与科研能力,形成独特教学风格。

本次内容深刻阐明,弘扬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队伍建设需以师德为基、以专业为要、以精神为魂。通过明确方向、涵养师德、精进本领,方能培育出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民族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