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项目组开展实践插秧课让乡村孩童亲近土地感悟农耕文化

“归园田居”项目组开展实践插秧课让乡村孩童亲近土地感悟农耕文化

来源:鹰潭新闻网 2025-08-18 16:5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7月13日,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菜溪乡的田间地头,一场别开生面的实践插秧课正在进行。“归园田居” 项目组的志愿者们带着香山书院的孩子们,脚踩泥土,亲手体验插秧劳作,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

菜溪乡地处山区,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水稻种植是当地重要的农业生产活动,这也构成了当地自然地理与人文生活紧密相连的一部分。“归园田居” 项目组的志愿者们正是结合这一地域特色,精心策划了此次实践插秧课。

活动开始前,成员们先向孩子们讲解了水稻的生长过程、插秧的基本技巧以及农耕对于当地的重要意义。他们告诉孩子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如何孕育出粮食,水稻从播种到收获需要经历哪些阶段,让孩子们对农耕有了初步的认识。随后,当地的农民伯伯示范了正确的插秧姿势:左手拿秧苗,右手将秧苗插入泥土,注意保持适当的株距和行距。孩子们看得认真,跃跃欲试。

下到田里,孩子们起初还有些拘谨,脚下的淤泥让他们有些不适应。但在志愿者们的鼓励和指导下,他们渐渐放开了手脚。有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拿着秧苗,慢慢插入泥土;有的孩子虽然动作略显笨拙,却一脸专注;还有的孩子相互配合,你递秧苗我来插,田间充满了欢声笑语。孩子们的裤脚沾满了泥巴,脸上也溅上了泥水,但每个人的眼神里都闪烁着兴奋与好奇。

在插秧过程中,成员们还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知识,向孩子们讲解了土壤的特性、水源对水稻生长的重要性等内容,让孩子们明白家乡的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同时,大家用普通话交流着插秧的感受和发现,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了普通话的使用。

香山书院负责人看着田间忙碌的身影,欣慰地说:“实践插秧课太有意义了。现在的孩子大多在教室里学习,很少有机会接触农耕。‘归园田居’项目组的这个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了劳作的艰辛,也感受到了土地的馈赠。他们在劳动中学会了合作,更深刻地理解了家乡的农耕文化,这比书本上的知识更生动、更有感染力。这样的实践课,让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的同时,也收获了成长。”

此次 “归园田居” 项目组开展的实践插秧课,不仅让孩子们体验了农耕劳作,感悟了农耕文化的内涵,更将自然地理知识、普通话运用融入其中,实现了多方面的教育意义。孩子们在与土地的亲密接触中,学会了珍惜粮食、尊重劳动,也对家乡的自然与人文有了更深厚的情感。这样的实践活动,为乡村孩子的成长增添了一抹独特而有意义的色彩。

(通讯员 陈思远 常少奇 刘湘晴)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