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至31日,扬州大学广陵学院“诈骗剧本太过‘上头’?这场宣讲带你拆穿”暑期实践团队,通过情景演绎揭套路、互动宣讲传知识双重驱动,为老年群体打造一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防诈指南,用青春力量加固老年群体财产安全防线。
互动问答:把防骗知识做成互动问答拆分骗术
7月30日上午,实践团队深入扬州市古津社区,以“唠家常”式互动问答的调研方式,回收有效调研问卷30余份,数据定位社区老年群体的认知短板与本次宣讲重点。
7月30日下午,实践团队以互动问答为亮点开展反诈宣讲。团队成员结合PPT,图文并茂用日常化的语言讲解诈骗特点与应对方法。
图为团队成员与居民互动问答。 郑诗渝供图
宣讲特别设置8个互动问题,引导居民积极思考并同步赠送8个问答奖品。现场20余名老人争相举手,六十多岁的刘奶奶还拿出小本本记录宣讲要点:“以前觉得诈骗离得远,现在我也得提高警惕,平时多和家里人商量商量。”
图为问答环节居民积极互动。 郑诗渝供图
宣讲结束时,团队成员为社区每户居民发放大号字体的反诈骗宣传手册并对在场参与人员进行如何使用国家反诈APP的耐心教学。
情景演绎:用戏剧表演还原诈骗套路破解陷阱
7月31日下午,实践团队有的放矢改编真实案例,分角色演绎不同类型诈骗情景,揭露诈骗套路:上当受骗过的奶奶再三肯定“跟我之前遇见过的那个骗子说的话简直一模一样”,而警惕性较高的爷爷则感慨“这些骗术真是让人防不胜防”。针对不同案例的情景演绎,队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析骗术细节,逐步讲解,让反诈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融合。
图为团队成员进行情景剧表演。赵俊杰供图
“这看十几分钟的表演可比光听讲座的效果好太多了!”社区网格员评价道。此次活动居民反响热烈,实践数据助力基层实现反诈长效机制。
天上不会掉馅饼,遇见一定是陷阱。此次实践聚焦老年群体防骗能力亟需提升的现实需求,收集到了来自社区居民和基层工作者的真切反馈,也深化成员们对社会的责任和青年使命感。未来团队将对实践经验进行系统梳理与优化,将青春热忱落实到筑牢反诈防线的具体行动,推动反诈意识融入日常生活,守护居民财产安全,助力晚年幸福生活。(通讯员: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