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赋能交通脉 湾区筑就强国路

智慧赋能交通脉 湾区筑就强国路

来源:鹰潭新闻网 2025-08-18 16:1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珠江潮涌,湾区澎湃。2025年7月,长安大学“交通强国筑路行”实践队15名师生奔赴粤港澳大湾区,深入超级工程施工现场,体验智慧交通前沿技术,对话行业领军专家,用脚步丈量中国速度,用专业诠释交通梦想,在火热实践中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超级工程:解码中国建造的硬核实力

实践队将“行走的工程实践课”首站设在了狮子洋通道关键控制性工程——狮子洋大桥建设现场。当队员们站在已建至180米高的西主塔下仰望时,这项创造五项世界纪录的超级工程以其恢弘气势震撼了现场每一个人。

广东湾区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黄志涵如数家珍地介绍着工程亮点:“主跨2180米、双层16车道、主塔高342米、锚碇直径130米......”这些精确的数字背后,是无数建设者智慧的结晶。实践队成员、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学生林志翔在实践日记中写道:“亲眼目睹超高钢板混凝土组合桥塔的建造过程,远比课本上的文字描述更具冲击力,中国桥梁建设的技术实力令人叹服。”

在狮子洋通道项目现场合影

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建设现场,航站楼内,大跨无柱空间恢宏开阔,“缤纷花海”般的玻璃穹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六座“花开穗满”造型的值机岛与岭南风格的文化商业区相得益彰。实践队员们亲身感受我国民航史上最大规模改扩建工程展现的中国建造水准,开启了一场现代航空枢纽的探索之旅。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白云机场航站楼总设计师陈雄带领师生们登上41.8米高的观景平台,指着机场航站区动情地说:“从2004年T1航站楼投用到2018年T2航站楼启用,再到即将建成的T3航站楼,我亲历了白云机场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建设周期从最初的十余年缩短到现在的七年,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中国交通事业跨越式发展的体现。”

陈雄介绍航站楼整体设计情况

智慧交通:触摸科技创新的时代脉搏

当前,我国高速公路隧道因其空间封闭、环境复杂等特性,在安全管控方面面临严峻挑战。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交通行业对话室,实践队员们深入调研了高速公路隧道安全管理领域的创新实践。

华为交通智慧化军团技术专家何静辉介绍到:“针对行业共性难题,智慧隧道解决方案依托物联网架构的智能监测系统,通过多模态感知融合技术,实现了隧道全域实时监测和秒级精准响应。”他强调:“技术创新的核心价值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智慧交通的发展必须紧扣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和养护维护中的痛点难点。”

华为公司相关负责人与学生互动交流

实践队员走进清花高速TJ2标段智慧梁场,实地考察了这一现代化箱梁预制基地。该项目整合BIM技术、物联网与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了梁体生产、存储、运输、安装全流程的可视化管理。“当前预制梁生产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温控精度和养护效率”中交路建华南公司项目副经理聂启波指出,“这座智慧梁场就像一座精密的‘混凝土工厂’,从钢筋加工到蒸汽养护,每个环节都实现了数字化闭环控制。”

“如何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交通强国建设的实际能力?”实践队员黄誉玮深有感触地说:“这次深入工程一线的实践经历让我真切认识到,只有走出校园,扎根建设现场,让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深度交融,才能真正提升专业素养,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在清花高速项目了解智慧数字指挥中心运行情况

薪火相传:赓续交通强国的精神血脉

在此次实践中,团队先后走访了多家行业单位,与20余位行业专家和校友进行了深入交流,对交通行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标准以及职业成长路径形成了系统认知,重塑了专业发展的科学定位。

“从港珠澳大桥的钢桥面铺装到深中通道的建设,每一次突破都离不开技术创新。”长安大学校友、保利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杨东来回顾道。这位参与多项国家级工程的专家始终秉持着一个朴素而坚定的信念:“我们公路人的使命就是修路架桥,就是把具有社会价值的事情做好。”

从梅州山区项目现场到大湾区建设一线,广东交通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清花高速项目工程技术部副经理、长安大学校友谢超用十年青春丈量了交通强国的建设之路。“把天堑变通途,就是我们的价值。”谢超动情地说,“每当看到自己参与建设的道路连通城乡、造福百姓,所有的付出都值得。这份事业,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杨东来介绍洛溪大桥建设情况

“在湾区建设一线,我们触摸到了交通强国的时代脉搏。”实践队员宋科澔深有感触,“从超级工程到智慧创新,从校友坚守到青年传承,这场实践让我更加坚定了职业理想。未来,我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为建设交通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张翌晨 林志翔 黄誉玮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