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子赴汕尾双圳开展社会实践以红心智启圳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子赴汕尾双圳开展社会实践以红心智启圳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8-18 13:4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众心同辉”突击队,积极响应“百千万工程”的号召,怀揣着“科普红旅、赋能双圳”的初心,于7月15日至7月22日,在汕尾市海丰县黄羌镇双圳“八一”希望学校及周边村落,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深度实践。

团队融合“人工智能+”与“文创+”双重基因,历时一个月反复打磨方案,开展8场专题研讨会,将“五育并举”理念融入行动,活动划分“红色基因传承”“人工智能教育”“艺术振兴乡村”三大模块。目标明确:聚焦“科学普及和文化创意”,直击当地科普资源薄弱、红色传承形式单一的痛点。

深耕:五育并举,赋能双圳

一、德育铸魂:赓续红色血脉,筑牢信仰根基

退役复学队员化身教官,身着戎装,为双圳“八一”希望学校学生带来震撼的“国防第一课”。结合亲身经历讲解国防知识、军队传统,宣传海丰本地彭湃等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

团队深入海陆丰革命根据地腹地。红二师革命烈士纪念碑的默哀缅怀、红二师师部纪念馆的文物追寻、红军四十九团团部旧址的精神感召、海陆紫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的“初心对话”,让队员们深刻体悟革命先烈的崇高理想与牺牲精神,汲取了强大的精神动力。队长王壹柱接受汕尾广播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团队将学习革命先烈的肯吃苦,不怕牺牲的奋斗精神,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播撒红色基因。”

访慰问赖火祝、罗潭保、戴耀棠、朱二妹、罗运清五位老党员、老军人。聆听他们跨越半个世纪的忠诚故事——九旬支书的为民初心、归国华侨的家国情怀、退伍老兵的军人本色、赤脚医生的仁心传承、铁道硬汉的忠诚印记。这不仅是一次慰问,更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精神洗礼。

二、智育启慧:点燃科技火种,启迪未来梦想

团队为学生带来生动的人工智能科普课。深入浅出的讲解,利用AI工具制作小游戏、与AI数字人互动等沉浸式体验,成功揭开了AI的神秘面纱,点燃了孩子们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浓厚兴趣和探索欲。

校园操场上,无人机体验环节气氛热烈。在队员的专业指导下,孩子们轮流操控无人机进行起飞、悬停、转向。亲身体验“空中精灵”的操控,深深点燃了他们对航空科技的好奇,更播下了探索科技、拥抱未来的热忱与志向。

队员带来的“苏打遇醋灭火烛”趣味小实验,用直观的现象诠释了二氧化碳灭火的原理。简单的实验操作,激发了学生们对科学原理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了科学素养。

三、美育润心:传承文化瑰宝,绘就斑斓梦想

队员化身书法老师,从握笔姿势到基本笔画,耐心指导学生体验毛笔书法的韵味与硬笔书法的规范。墨香浸润中,孩子们神情专注,一笔一画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文化自信悄然提升。

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开展创意树叶画课程。捡拾落叶,创意彩绘,变废为宝。梧桐叶成蝶翅,银杏叶作鱼尾,孩子们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创作出30余幅充满生机的生态画作。在动手实践中,环保意识的种子悄然植入心田。

音乐课堂上,《歌唱祖国》的旋律一次次响起。队员们耐心教唱,孩子们用稚嫩而饱含深情的歌声放声歌唱,嘹亮的歌声响彻校园,凝聚了集体荣誉感,深化了爱国主义教育。

团队成员与学生们共同创作了象征团结与成长的“校园文化手印树”。红橙黄绿的掌印,大小交错,深浅不一,共同“生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成为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凝聚了属于双圳“八一”希望学校的集体记忆。

四、劳育实践:护航生命安全,践行服务担当

结合暑期安全,队员重点传授急救技能。伤口包扎、海姆立克急救法演示与实操,防溺水、防中暑知识普及,通过模拟演练,有效提升了学生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红色研学,本就是一堂深刻的行走的“劳育”课。在走访老党员、老军人的身影里,聆听峥嵘故事、送上暖心关怀,既是躬身服务的实践,亦是向榜样学习的修行;团队里,后勤保障的细致、物资整理的协作、环境布置的用心,桩桩件件,都镌刻着劳动的温度,也彰显着协作的力量。

五、体育健魄:锤炼强健体魄,涵养拼搏精神

队员组织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重点教授篮球和羽毛球基础技能。从拍球、运球、投篮姿势到发球、挥拍、步法移动,队员们耐心讲解示范,孩子们热情高涨,认真练习。趣味运球接力赛、小型羽毛球对打练习,让欢声笑语充满校园。汗水与拼搏中,孩子们不仅锻炼了身体协调性和反应能力,更体会到团队协作与体育竞技的魅力,强健了体魄,磨砺了意志。

回响:青春答卷,赋能未来

七天的实践,短暂而充实。“众心同辉”突击队以“思政引领、专业支撑、文化浸润、科技赋能”的综合实践模式,交出了一份亮眼的青春答卷:一是覆盖面广:惠及双圳学校及周边师生群众200余人次。二是形式多样:开展国防教育、AI科普、无人机实操、急救培训、篮球羽毛球教学、书法教学、绘画、红色研学、老党员走访等各类活动20余场;三是成果丰硕:创作树叶画30余幅、手印树1幅、书法作品30余幅、爱国主题歌曲MV1部。四是影响深远:实践活动获得“汕尾市广播电视台”专题报道1次,队长受访阐释实践理念;相关报道被汕尾市民网、学校及地方公众号等媒体转载,有效扩大了活动影响力和社会关注度。更重要的是,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红色信仰、科技梦想、文化自信、运动精神和环保意识的种子。

结语:薪火相传,未来可期

无人机嗡鸣与《歌唱祖国》的旋律交织,AI代码邂逅翰墨清香与斑斓叶画。“众心同辉”突击队在双圳这片红土地上,完成了一场信仰、智慧、文化与青春的深情对话。实践落幕,亦是新程启幕。那些被点亮的眼神、被激发的梦想、被记录的感动,既成队员前行的动力,亦为双圳学子心中不灭的星火。青春步履不停,振兴篇章待续。“众心同辉”的故事,将激励更多青年学子扎根乡土,以智慧汗水共绘乡村振兴壮美画卷!(作者:王壹柱;通讯员:陈梓铭)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