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助力外语专业学生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在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格日勒老师的指导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语链千沪实践团于7月上旬赴上海开展为期七天调研。本次实践以“探索‘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为核心,通过访企拓岗、校友访谈、党建学习等形式,探寻外语人才核心素养与成长方向,为学科发展与学生职业规划积累经验。
图1 实践团参观智慧树公司“虚拟仿真教学空间”
图2 实践团参访外教社
图3 实践团参访上海一者科技有限公司
实践团先后走进智慧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一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入探讨外语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衔接点。在教育科技领域,智慧树强调实习经历与快速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在外语出版行业,双方围绕学科压力与学生就业困境交流,明确深化产学协同是破解难题的关键;在翻译科技领域,一者科技指出人工翻译在精准性和文化适配性上仍不可替代,外语人才需强化技术应用能力以实现人机协作。多领域的对话表明,外语人才需以扎实语言功底为根基,兼具跨行业适配力与实践经验,为“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清晰参照。
图4 实践团同学与优秀校友交流
实践团通过线下座谈与线上采访,与多位杰出外语校友交流职业发展路径、能力提升与规划策略。校友们强调,语言核心能力是立足之本,专四专八、CATTI等证书与系统训练是能力提升的有效载体;同时,复合素养是突围关键,跨学科知识整合、行业实践经验及平台资源运用能力是应对就业竞争的重要支撑。这些经验凝聚成“以专业为基、以复合为翼”的成长共识,为在校学生提供了可落地的行动指引。
图5 实践团参观上海浦东改革开放展览馆
此外,实践团走进浦东改革开放主题展,学习党建引领区域发展的成果,重点分析浦东国际化进程中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特征。随着区域开放程度加深,跨文化交流、国际商务等领域对“外语+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显著提升。这为外语专业学生指明了新的就业方向:将个人成长与区域战略、国家需求相结合,在服务国际化发展中拓展职业空间。
本次实践通过多维度探索,构建起“外语+”人才的成长蓝图:从跨域能力需求到复合素养,再到国际化人才呼唤,三者共同指向“扎根语言功底、拥抱跨域融合、对接时代需求”的成长路径。此次实践为外语学子明晰了努力方向,语链千沪实践团的足迹,正成为连接校园与社会、知识与实践的坚实纽带,助力外语人才在时代浪潮中找准定位、实现成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邱硕、李欣瑶、张渝悦、周紫涵、李俊超、张明赫、王一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