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航空产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以下简称“电子科大成都学院”)航空学院以其独特的办学模式和扎实的校企合作,积极为学生搭建从校园到职场的“直通车”,不仅实现了人才培养从校园到职场的“无缝衔接”,还成为四川省航空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特色培养模式:校企共育的“金钥匙”
“这是我们第五批参与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学生名单,今年又有新一批学生入选。”航空学院副院长刘波介绍。作为四川省较早参与航空装备企业现代学徒制项目的民办高校,该校与相关企业建立的深度合作,已成为其就业工作的“金字招牌”。
2020年,电子科大成都学院航空学院同某航空装备企业开启“始于新生、项目教学、逐级挑战、贯穿四年”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前三年学生在校夯实理论基础,大四上学期进入相关企业,由企业“工匠”们手把手指导发动机维修、飞行器制造等实操,下学期双向选择就业。
2021级学生邓翔文回忆说,“在校期间学习的机械标准施工课程让我受益匪浅,这些实践经验使我在企业实习时能够从容应对,不再手忙脚乱。”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合作不仅面向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还覆盖了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等航空学院所有本科专业。
2019级毕业生杨曦雅就是受益者之一,“在企业实践期间,切实感受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参与的产品直接服务于国家建设,这种使命感与我的‘航空报国’初心高度契合。”
据统计,参与该项目的学生就业率达100%,除了进入航空装备体系企业外,很大一部分被民航等国企、央企录用。
三维就业体系:打造多元发展通道
除与航空装备企业合作外,航空学院还构建了“装备+民航+通航”的三维就业体系。每年10月的校招季,四川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等十余家航空企业都会准时前来“抢人”。
刘波说,“2025届毕业生中,已有71%实现对口就业,不乏有进入国航、川航、成都航空等企业就业的毕业生。”
支撑这一亮眼就业数据的,是航空学院鲜明的专业特色与扎实的教学投入。在专业建设方面,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在全省仅有3所高校开设,而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专业更是全省独家。在师资力量上,“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60%,这些教师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拥有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教学资源配置方面,学院完善的实训设施,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实践平台。
这种“专业特色+师资优势+硬件保障”的培养模式,使学生既掌握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又具备了过硬的实践能力。一位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这样评价:“电子科大成都学院的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是我们非常看重的优质人才来源。”
刘波说,“航空学院坚持以学生成人成才为目标,努力让每个怀揣航空梦的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跑道。”
近年来,电子科大成都学院航空学院通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航空领域输送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未来,航空学院将继续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为航空强国建设培养输送更多高素质、高适配性的生力军。(唐歆)
供图: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