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韵青农 情洒新疆——青岛农业大学赴喀什英吉沙县支教服务团工作纪实

茶韵青农 情洒新疆——青岛农业大学赴喀什英吉沙县支教服务团工作纪实

来源:鹰潭新闻网 2025-08-14 17:0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民族团结和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决策部署,青岛农业大学“茶韵青农 情洒新疆”支教服务团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跨越4000公里奔赴新疆喀什英吉沙县,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教学实践,在当地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全体成员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根本宗旨,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谱写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动人篇章。

图为上课时小朋友们与支教老师积极互动

精准施策,夯实教育根基

团队立足教育教学主阵地,在确保语数英主干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精心打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农业科技特色和美育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特色课程体系,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内生学习动力。通过组织开展教学试讲活动,严格规范教学流程,强化团队协作,持续优化教学方案。在首日教学实践中,针对部分学生基础薄弱、解题方法掌握不系统等实际情况,服务团队深入调研学情,科学研判教学重点难点,及时增设普通话正音矫正、汉字笔顺规范示范、数学专题强化训练及英语字母音标专项巩固等教学模块。值得肯定的是,经过针对性教学调整后,学生展现出良好的学习领悟力,通过适当点拨就能举一反三,课堂参与度显著提升,教学成效持续向好。

图为小吴老师向小朋友们提问数学问题

语礼相融,培育文明新风

在语言教学方面,团队创新性地将英语、法语、德语及川渝方言、湖北方言、东北方言、上海方言等多元语言元素有机融合,打造生动的语言实践课堂。维吾尔族学生积极展示“你好”“谢谢”等日常用语,营造了多民族语言和谐共生的良好氛围。在汉族传统文化课程中,授课教师身着传统服饰,系统讲解汉族传统服饰的历史渊源、古典乐器的文化内涵以及传统礼仪的庄重规范。通过翻转课堂,维吾尔族学生身着民族盛装,手持艾德莱斯绸,向师生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实现了多元文化的深度交流与互鉴,充分彰显了教育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作用。

图为推广普通话课堂

图为汉族传统文化课堂

茶香润心,弘扬文化精髓

在茶叶文化教学中,团队创新采用视频教学法,由园艺学院茶学专业学生录制的盖碗茶艺演示视频构建沉浸式教学情境。视频中表演者技法娴熟、手法规范,生动展现了中华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当学生专注观摩时,毛毛老师适时指导:“请同学们轻嗅茶汤香气,小口啜饮,体会其中的甘甜清香。”随后,袁老师深入讲解不同茶类的冲泡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辨识茶具功能。此外,在支教过程中,团队还面向各兄弟高校开展了“一壶清茗 万缕情谊”盛夏消暑茶赠饮活动,宣传来自青岛农业大学的茶叶的同时,醇厚茶汤化作情谊纽带,悄然拉近彼此距离,更筑牢高校合作桥梁。

图为茶文化课堂

润心育人,促进全面发展

“小吴老师和小兔子老师画的画像春天一样美!”维吾尔族男孩阿卜杜萨拉木捧着自己的画作,笑容像阳光般灿烂。每日下午的“趣味时光”是学生们最为热切期盼的活动时段。通过“传统文化+美育+活动”的三维润心课程体系,丰富多元的课程内容如春雨般悄然浸润学生心灵,促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理念深植于心。自画像课程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认知,折纸课堂将创意转化为艺术作品,树叶拓印课程则培养了学生的自然观察能力。

图为美术课后小学生与自己的作品合照

图为翻转课堂上小学生们教支教老师跳维吾尔族舞蹈

在民族团结理论政策专题宣讲教育活动中,授课教师以“大家都来自什么民族”为题进行提问,现场二十余名小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异口同声地作出了出人意料却令人振奋的回答:“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这些朝气蓬勃的少年儿童用他们纯真的眼神和铿锵有力的誓言,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少年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崇高觉悟。

图为服务团成员与小学生们共唱《我和我的祖国》

本次活动系由共青团山东省委、省援疆工作指挥部、省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开展的“志愿有我·让爱飞跃万水千山”鲁喀专项志愿支教活动。今年共有来自81所高校的385支团队提交申报材料,经过严格审核,共有50支队伍入选。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茶韵青农 情洒新疆”支教服务团依托鲜明的专业特色脱颖而出。团队携园艺学院自产茶叶跨越千里,开展了多场茶叶宣传活动,设置面向不同主体的茶文化普及活动,收获良好反响。全体队员始终践行“行胜于言,爱心为基”理念,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在帕米尔高原脚下谱写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时代华章。(青岛农业大学,通讯员 张钰扬、袁德旺)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