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纺织大学一群充满活力的大学生组成了“走进利川 探秘非遗”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湖北省利川市,深入探访了龙船调服饰有限公司、非遗文化体验馆和非遗综合展示馆。
实践队赴利川龙船调服饰有限公司调研国家级非遗西兰卡普及利川刺绣,陈红平亲自向实践队介绍企业在传承传统技艺、应用创新方面的探索,如纹样融入现代服饰、校园环境等。队员们亲手触摸面料,仔细观察设计,沉浸式体验非遗艺术魅力与现代转化潜力,也深切认识到高度依赖手工带来的推广难、传承难等现实挑战,引发大家对非遗活态传承的思考。
(图为陈红平向队员展示介绍创新产品)
实践队走近“印象·利川”利川非遗体验馆中的土特产展示架,了解各种农产品的历史、工艺和特点,欣赏精美独特的手工编织包。
(图为实践队展示利川特产)
在展馆,实践队亲眼见到了一方腰织机——这是织女们仍在使用的工具,斑斓的西兰卡普就从这里诞生。实践队亲眼目睹丝线交织成锦,亲手触摸这份传承,真切感受到“人间巧艺夺天工”。在漆器工坊,实践队观摩师傅们一遍遍耐心地上漆、打磨,才明白这看似简单的扇子,背后藏着那么深的功夫和那么久远的文化。老师傅给实践队展示草杆在他手里搓揉、编织,最后变成一双结实耐穿的草鞋的纯手工制法。接着,馆长让实践队亲自体验一下花船。一位同学大大方方地穿上花船,站好姿势,当场清唱了一首地道的《龙船调》。
(图为队员体验传统腰织机)
实践队来到了利川非遗综合展示馆——恩施州唯一一个集中综合展示利川市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常设性主题馆。进入馆内,实践队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了解到了土家织锦、摆手舞、陶瓷木雕,民间音乐舞蹈等特色少数民族文化。通过文字、图片、场景、声光电等科技感十足的形式,实践队心中再现了利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为实践队在展示馆门口的合照)
这次利川非遗探访之旅,实践队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鲜活生命力。从土家织锦的精巧到漆器工艺的匠心,每一件非遗作品都凝结着世代匠人的智慧,让同学们体会到传承的不易与创新的必要。如何平衡传统与市场仍是重要课题。保护非遗需要年轻人的参与,让古老技艺在当代生活中继续绽放光彩。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