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究江南历史街区的保护模式与发展路径,7月10日至11日,江苏大学文学院"探赜"社会实践团队在袁城老师的带领下,赴浙江绍兴仓桥直街与江苏苏州平江路开展为期两天的实地调研。团队成员常雨阳、夏雨涵、冯思佳、仲睿、喻朱奕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两地历史街区的保护理念、实践措施、文化传承与经济促进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为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图1团队成员在仓桥直街合影。常雨阳 供图
7月10日上午,实践团队首站抵达绍兴仓桥直街。这条被誉为"活态保护典范"的历史街区以"原住民留住率超80%"闻名全国。团队成员首先参观了街区整体风貌,对其"河街并行"的格局和保存完好的台门建筑群赞不绝口。在葛老臭臭豆腐店,队员们与店主深入交流,了解这家百年老店如何在保护中创新发展。"政府出大头,我们出小头,老房子修好了,生活也方便了!"仓桥直街居民陈老伯的讲述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政府-居民"协同保护模式的重要性与其带来的显著成效。
下午,团队走访了张桂铭艺术馆和陈桥驿先生史料陈列馆。艺术馆负责人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老宅活化的过程:"我们在保留建筑原貌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展陈技术,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生。"团队成员夏雨涵在参观后感慨道:"这种'修旧如旧'的保护方式,既留存了历史记忆,又赋予了建筑新的生命力。"
图2 绍兴仓桥直街实拍。夏雨涵 供图
7月11日,团队成员常雨阳转赴苏州平江路,继续调研这条完整保留宋代"水陆并行"格局的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街区。在耦园,她向平江路管委会工作人员了解了其街区的保护规划:"我们严格控制50%的居民回迁率,既保护了街区的原真性,又为旅游业发展留出空间。"这种与绍兴仓桥直街截然不同的平衡智慧让人深受启发。
图3 苏州果冻河实拍。常雨阳 供图
通过两天的密集调研,团队对两地历史街区的保护模式有了深刻认识。绍兴仓桥直街以"微更新"保留市井烟火气,强调"活态传承";苏州平江路则更注重"风貌完整性",追求"修旧如旧"。两种模式各具特色,但都面临着商业化过度、文化体验浅表化等共性问题。
基于调研发现,团队提出多项建议:积极建设文化承载力评估机制,防止过度开发;开发沉浸式非遗体验项目,提升文化内涵与旅游体验感;构建"政府-居民-企业"多方参与的保护体系等。这些建议已形成详实的调研报告,将提交当地文旅部门参考。
"这次调研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历史街区的灵魂不仅是建筑本身,更是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活态文化。"队长常雨阳总结道。袁城老师表示:"文院学子应当主动走进文化现场,用专业知识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注入青春力量。这次实践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调研能力,更培养了他们的文化担当。"
【背景链接】
绍兴仓桥直街:2003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以"原住民+原业态"的活态保护模式著称。
苏州平江路:中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街",2014年随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通讯员:常雨阳、仲睿、冯思佳、夏雨涵、喻朱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