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古街文脉,助力文化传承——江苏大学文学院"探赜"社会实践团赴绍兴、苏州开展历史街区保护调研

探寻古街文脉,助力文化传承——江苏大学文学院"探赜"社会实践团赴绍兴、苏州开展历史街区保护调研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8-14 11:2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深入探究江南历史街区的保护模式与发展路径,7月10日至11日,江苏大学文学院"探赜"社会实践团队在袁城老师的带领下,赴浙江绍兴仓桥直街与江苏苏州平江路开展为期两天的实地调研。团队成员常雨阳、夏雨涵、冯思佳、仲睿、喻朱奕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两地历史街区的保护理念、实践措施、文化传承与经济促进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为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图1团队成员在仓桥直街合影。常雨阳 供图

7月10日上午,实践团队首站抵达绍兴仓桥直街。这条被誉为"活态保护典范"的历史街区以"原住民留住率超80%"闻名全国。团队成员首先参观了街区整体风貌,对其"河街并行"的格局和保存完好的台门建筑群赞不绝口。在葛老臭臭豆腐店,队员们与店主深入交流,了解这家百年老店如何在保护中创新发展。"政府出大头,我们出小头,老房子修好了,生活也方便了!"仓桥直街居民陈老伯的讲述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政府-居民"协同保护模式的重要性与其带来的显著成效。

下午,团队走访了张桂铭艺术馆和陈桥驿先生史料陈列馆。艺术馆负责人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老宅活化的过程:"我们在保留建筑原貌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展陈技术,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生。"团队成员夏雨涵在参观后感慨道:"这种'修旧如旧'的保护方式,既留存了历史记忆,又赋予了建筑新的生命力。"

图2 绍兴仓桥直街实拍。夏雨涵 供图

7月11日,团队成员常雨阳转赴苏州平江路,继续调研这条完整保留宋代"水陆并行"格局的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街区。在耦园,她向平江路管委会工作人员了解了其街区的保护规划:"我们严格控制50%的居民回迁率,既保护了街区的原真性,又为旅游业发展留出空间。"这种与绍兴仓桥直街截然不同的平衡智慧让人深受启发。

图3 苏州果冻河实拍。常雨阳 供图

通过两天的密集调研,团队对两地历史街区的保护模式有了深刻认识。绍兴仓桥直街以"微更新"保留市井烟火气,强调"活态传承";苏州平江路则更注重"风貌完整性",追求"修旧如旧"。两种模式各具特色,但都面临着商业化过度、文化体验浅表化等共性问题。

基于调研发现,团队提出多项建议:积极建设文化承载力评估机制,防止过度开发;开发沉浸式非遗体验项目,提升文化内涵与旅游体验感;构建"政府-居民-企业"多方参与的保护体系等。这些建议已形成详实的调研报告,将提交当地文旅部门参考。

"这次调研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历史街区的灵魂不仅是建筑本身,更是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活态文化。"队长常雨阳总结道。袁城老师表示:"文院学子应当主动走进文化现场,用专业知识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注入青春力量。这次实践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调研能力,更培养了他们的文化担当。"

【背景链接】

绍兴仓桥直街:2003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以"原住民+原业态"的活态保护模式著称。

苏州平江路:中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街",2014年随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通讯员:常雨阳、仲睿、冯思佳、夏雨涵、喻朱奕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