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浙江省城镇街区(街道)更新方案设计竞赛复审会在杭州市武林之星博览中心顺利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程泰宁领衔的评审专家委员会对68组通过初选的入围作品进行评议与遴选,并从多个角度给出了专业建议。
据悉,本次方案竞赛活动由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办,浙报集团潮新闻承办,自6月11日正式启动至7月11日竞赛收官,短短一个月时间,共收到300组来自国内顶尖高校设计团队、头部设计院所、骨干工程设计单位及广大独立设计师群体的报名作品,并通过初选与复审最终评出专业组与学生组的一二三等奖,具体获奖名单将于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官网发布。
城市更新:源于民需、归于民享
“本次方案设计竞赛以‘城市更新·活力空间’为主题,旨在通过创新设计推动城镇空间提质、功能升级,让老街区焕发新生命,让新街区延续老情怀。”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姚昭晖在致辞中表示,立足于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的当下,城镇街区的更新改造作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进程中的关键一环,不应止于物理空间的重塑,更要展现对美好生活的诠释。
而这也正是我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有关要求,忠实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核心要义与价值旨归。放眼如今的之江大地,一幅幅生动的实践长卷已然铺展:
杭州桐庐从干道中央与公园四角的护栏围挡入手,以破除空间阻隔的“减法”配合长效安全治理的“加法”,塑造出了“无界有品”的市容新貌;湖州织里通过盘活闲置停车场地,规范化引导流动餐车,将混乱拥堵的“马路市场”变为井然有序的“振兴夜市”,在放管平衡中激活极具烟火气的“街区经济”;衢州江山探索“政府主导、居民自筹”的自主更新模式,为全国老旧小区改造提供了一条全新的参考路径,已正式施行的《浙江省城镇社区更新条例》也让今后居民自筹资金开展更新改造有法可依......
大到老旧小区“织补焕活”唤醒沉睡烟火,工业锈带“蝶变新生”重塑时代地标;小至地下管网“舒筋活骨”畅通城市血脉,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缝合邻里温情,一场关乎城市发展肌理与人民生活品质的“有机进化”正在为浙江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浙里”向新:偕民同行、与民共进
在复审会现场,记者还了解到,本次竞赛活动其实是浙江省城市更新方案设计竞赛系列活动的“首站”,今年下半年还将聚焦街道级邻里中心的改造提升继续集聚多方智慧,激发社会多元主体的创新活力,推动浙江城市更新理念在全国专业领域实现前沿对话。
“本次方案设计竞赛活动的举办我觉得非常有意义,特别是兼顾了定向命题与自由选题,让我们广大的设计师能够不受固有‘约束’将自己平时的所思所想投注进作品当中。”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院长陈前虎作为本次复审会的评审专家之一,对竞赛活动及参与作品质量都给出了肯定的评价。
另外,该系列竞赛活动还将积极探索建立完善的成果转化机制,获奖作品均会与地方进行对接,让凝聚智慧的优秀方案走出展板、融入街巷、惠及万家,从而形成一批改造效果良好、深受居民欢迎的典型案例。
而浙江如此注重变“蓝图”为“实景”的背后,一方面是秉持“项目为王”理念,将重大项目落地建设作为城市更新工作的核心抓手;另一方面则是为着力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以充分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和资源主动、深度参与到城市更新工作中,在推动“政府+市场”双轮驱动的同时鼓励居民积极参与,构建三方协同的推进态势,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城市更新提供可复制的“浙里样本”。
从方案竞赛的广泛参与聚民智,到评审现场的思维激荡凝共识,再到街头巷陌的生动实践见成效,浙江城市更新的脉络已清晰可见,它不仅重塑了城市肌理,更温暖着万家灯火,随着未来一个个优秀方案的落地生根,一个个重点项目的加速建设,浙江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必将从“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