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非遗基因,绘就振兴画卷:永春纸织画:指尖上的千年光影,非遗里的东方浪漫

解码非遗基因,绘就振兴画卷:永春纸织画:指尖上的千年光影,非遗里的东方浪漫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8-14 11:2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蝉鸣盛夏,在这个充满活力的暑假,泉州幼高专学前教育学院非遗赋兴实践队踏上了一场探寻非遗之美的奇妙旅程,走进福建泉州永春,邂逅了一项有着千年历史却鲜为人知的传统技艺——永春纸织画。它被誉为“中国四大家织之一”,以纸为线,以画为锦,将绘画与编织完美融合,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2025年7月,泉州幼高专非遗赋兴实践队走进永春县五里古街,开展“非遗进古街”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挖掘非遗文化内涵,助力传统技艺活态传承,同时让永春非遗文化突破发展瓶颈,走进大众视野,释放出更加耀眼的文化价值。实践队员有幸探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春纸织画”代表性传承人林志恩先生,通过实地探访、技艺体验与深度访谈,在千年纸织技艺的经纬交织中,探寻传统手工艺的当代生命力,践行非遗传承的时代使命。

图为实践队与林志恩大师交流

对话匠人,聆听传承故事

永春纸织画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瑰宝,起源于宋代,鼎盛于明清,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其画面具有独特的“隔帘观月,雾里看花,纱前看人”朦胧美感,线条细腻、色彩淡雅,兼具绘画与编织的双重艺术效果,展现出一种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格。2006年,永春纸织画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在政府和传承人的努力下,通过进校园、进社区、进古街、举办展览等活动,以及创新作品形式、结合现代技术等方式,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林志恩大师告诉实践队员,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印刷技术和多元文化的冲击,纸织画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学习这门技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但他从未放弃,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纸织画的传承与创新,一方面,他不断钻研传统技法,提升作品质量;另一方面,积极尝试将现代元素融入纸织画创作,让古老的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例如,将动漫形象、城市地标等题材融入其中,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同时,他还走进校园、社区,开展纸织画公益课堂,手把手教孩子们绘制、编织纸织画,“看到孩子们对纸织画充满好奇和热情,我就觉得这门技艺有希望。”林志恩大师满怀希望地说。

图为林志恩大师为实践队讲述纸织画历史根源

实践体验,触摸非遗温度

实践中,实践队员有幸亲身体验了纸织画的制作过程。拿起画笔,尝试描绘简单的图案;握着刀具,小心翼翼地裁切纸条,才发现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实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专注力,稍不留意就会把纸条裁断。林志恩大师笑着说:“织画如做人,急不得,乱不得。”这句话突然点醒了我们:非遗的温度,不仅在作品的肌理里,更在匠人们一辈辈守着的那份沉下心来的坚持里。在林志恩大师的指导下,经过反复练习,实践队员终于完成了一幅小小的纸织画作品,虽然与大师们的作品相比相差甚远,但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成果,心中满是成就感,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匠人们的不易与坚守。

此次社会实践,不仅是一次技艺的溯源,更是一场关于文化根脉的对话。当年轻的手指再次触碰古老的织架,千年纸织的经纬之间,正编织着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新篇章。非遗传承的薪火,在匠心与创新的共舞中,必将永不熄灭。

图为林志恩大师带领实践队员体验纸织画的制作

守护非遗,你我共行动

永春纸织画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和情感,保护和传承这门古老技艺,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离别前,林志恩老师将亲手制作的纸织画书签赠予实践队员,背面工整书写着“纸短艺长,匠心永传”,这场跨越代际的对话,不仅让大学生们触摸到非遗技艺的肌理,更看见一位手艺人在时代浪潮中的坚守与突围。正如林志恩大师所言:“每一根纸丝都是活的,它等待着下一双年轻的手赋予新的生命。”在年轻化浪潮与文化自信的双重加持下,永春纸织画必将在传承与创新的经纬中,编织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新篇。

图为实践队员与林志恩大师合影

离开大师工作室,夕阳透过窗棂,将工作室的影子拉得很长。实践队员带走的不仅是亲手织就的小作品,更揣着一份明白:所谓传承,从来不是把技艺锁进玻璃柜,而是让更多人看见——在快节奏的当下,还有这样一群人,用一辈子的专注,为时光织就温柔的注脚。

非遗之美,美在匠心;文化传承,重在你我。

陈秋平 方层层 黄春华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