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乡音筑梦,童行陇原”乡村振兴七彩志愿服务团10余名学生,于2025年7月14日至20日赴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河口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助力乡村振兴。
红色基因代代传,厚植家国情怀:红色教育是活动灵魂。志愿者带领孩子们重温峥嵘岁月,讲述刘胡兰、王二小等少年英雄感人事迹,观看《我和我的祖国》红色影片片段。一颗颗红色种子,在纯净心田深深扎根。
“乡音”变“雅音”,普通话架起沟通桥梁:普及普通话是打破地域限制、开阔视野的关键。志愿者化身“小老师”,摒弃枯燥灌输,采用“情景剧表演”、“绕口令大挑战”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课堂上,孩子们从最初的羞涩腼腆、发音不准,到后来踊跃举手、大胆表达。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志愿者鼓励的掌声和孩子们自信的笑容,普通话的种子在心中悄然发芽。
图为红色教育和普通话宣传 王卓潇摄
“安全”护“童行”,织密生命防护网络: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山。针对农村儿童易发隐患,团队精心打造“全方位安全守护课堂”。防溺水教育通过观看警示片、模拟救援场景,让孩子们深刻认识水的危险;用电安全课摒弃枯燥说教,运用图文并茂PPT和生动案例剖析,系统介绍电的基本知识、家庭用电风险点;交通安全环节通过模拟马路、认识交通标志、学习手势指挥,让孩子们掌握基本交通规则;校园安全聚焦防欺凌,教会自我保护与求助方法;反诈宣传用通俗易懂语言和漫画揭露针对儿童的常见骗局;防震防火演练紧张有序,警报响起,孩子们在引导下迅速弯腰、捂鼻、有序撤离,在实践中掌握宝贵逃生技能。一堂堂生动的安全课,为孩子们穿上坚实的“隐形铠甲”。
图为安全教育宣传 张君瑞摄
团队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多元浸润启迪兴趣。手工课上,孩子们学习剪纸、黏土手工,从简单窗花到复杂图案,用稚嫩双手创作,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豪感。
图为手工成果合影 张君瑞摄
心灵加油站,阳光心态伴成长: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心理沙龙在温馨氛围中展开。志愿者通过“大风吹”、“盲人摸象”、“你演我猜”等互动游戏,引导孩子们认识情绪、表达感受、学会倾诉。孩子们逐渐敞开心扉,分享成长快乐与困惑,志愿者化身知心大哥哥大姐姐,给予温暖疏导和积极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
图为心理沙龙活动 李顺乐摄
活力赛场展风采,强健体魄促团结:阳光操场是释放活力舞台。体育活动课丰富多彩:接力比赛、跳绳、丢手绢、扔沙包、撕名牌、踩气球等,团队协作在奔跑中凝聚:羽毛球、两人三足、背靠背运气球……欢声笑语此起彼伏。运动不仅强健体魄,更在游戏中培养规则意识、竞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图为活动瞬间 赵星雨摄
7月20日,小型文艺汇演温情落幕,孩子们自信表演节目,与志愿者合唱《紫荆花盛开》《小美满》,展示学习成果,见证深厚情谊。此次活动是学子践行社会责任的生动实践,不仅为孩子们送去知识、安全、艺术与心灵慰藉,更让志愿者在实践中锤炼意志、增长才干。离别之际,孩子们依依不舍,志愿者表示将持续关注乡村教育,学院也将深化实践活动,引导青年扎根大地,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孩子合唱和节目表演 蒲飞摄
为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团队开展马家窑文化调研。在非遗传承人工坊,观摩彩陶绘纹精妙过程,感受五千年审美智慧;亲历陶器出窑震撼瞬间,见证史前文明光彩;走进临洮县博物馆,系统探寻彩陶器型演变与纹饰寓意。此次文化之旅让志愿者触摸中华文明源头,深刻体会传承保护地域文化遗产的时代责任。
图为调研马家窑文化 黄鑫龙摄
图为参观当地博物馆 彭飞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