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事学院工学院“推普兴乡·语润同心” 镇巴推普三下乡实践

西安外事学院工学院“推普兴乡·语润同心” 镇巴推普三下乡实践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8-13 15:2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推普与乡村文化融合发展,西安外事学院工学院“推普兴乡·语润同心”实践队于2025年7月9日至17日赴陕西汉中镇巴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实践聚焦“采撷茶香探匠心”、“飞针走线传非遗”、“赤心言说话初心”三大主题:在茶园车间体悟匠心并云端助农;于苗绣馆见证残疾绣娘自强风采,以普语交流活化非遗;聆听老党员初心故事,用语言复述赓续红色薪火。此行将普通话化作赋能产业、传承文化、浸润心灵的核心纽带,生动服务乡村振兴。

茶香寄匠心,云端助振兴

西安外事学院工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在陕西省镇巴县芳悦茶叶科技有限公司,围绕“采撷茶香,探寻匠心”与“青春主播‘云端’助农”主题开展活动。成员们深入茶园体验采摘“一芽一叶”的技巧,走进车间了解杀青、揉捻等制茶工艺,感受茶农辛劳与产业活力。随后,成员化身“青春主播”,通过直播热情推介镇巴白茶、炒青、毛尖等特色茶品,以“互联网+三农”方式助力农产品销售。此次活动既加深了学生对茶产业的了解,也展现了青年学子服务乡村、助力振兴的责任担当。

飞针走线绽光彩,语传非遗见心声

步入镇巴的苗绣博物馆,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绣品令人惊叹。更让人动容的是,现场亲眼目睹了残疾人绣娘的指尖飞舞。她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在布帛上勾勒出绚烂的民族图腾与生活画卷,那份专注与绽放的生命力,无声诉说着“我能行”的精彩。随后,我们也亲手体验了苗绣的独特魅力,感受丝线穿梭间的细腻与耐心。在交流中,大家用普通话热情探讨着纹样的寓意、针法的技巧,也分享着对绣娘老师精湛技艺和自强精神的由衷敬佩。此刻,普通话不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连接古今、传递敬佩、让苗绣这一非遗瑰宝及其背后动人故事焕发新声的桥梁。

红色初心映初心,语言桥梁筑未来

在镇巴县坪尚居社区,一位拥有52年党龄的老党员深情讲述了他的初心故事。他回顾了投身农村建设、服务群众的峥嵘岁月,用亲身经历展现那一代人在艰苦环境中坚守信念、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活动中,大家用普通话复述故事、分享感悟。这场跨越半个世纪的初心讲述,让红色记忆深深扎根,普通话也成为了传承理想信念的生动桥梁,润物无声地引领着人们走近信仰,传递着不朽的红色薪火。

此次镇巴之行,实践队以“语”为犁,深耕茶乡沃土、非遗瑰宝与红色心田。普通话的纽带,不仅连缀起匠心、绣魂与赤诚,更在青年学子与乡土大地的共鸣中,播撒下助力振兴的种子,让文化自信与青春力量在镇巴的山水间蓬勃生长。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