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力量深耕安宁疗护实践:“宁心守护,爱不终断”团队用行动书写生命关怀答卷

青年力量深耕安宁疗护实践:“宁心守护,爱不终断”团队用行动书写生命关怀答卷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8-13 11:3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人口老龄化加速、重大疾病高发与公众生命观念迭代升级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生命终末期的质量,追求有尊严、舒适离去的权利与可能。此时以减轻患者痛苦、维护生命尊严为核心的安宁疗护,逐渐成为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回应民众健康需求的重要民生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日,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跨校合作的“宁心守护,爱不终断”社会实践团队,围绕终末期患者的尊严照护这一议题,通过系统化调研与多元行动,在安宁疗护服务领域交出了一份兼具专业深度与人文温度的实践答卷。

跨学科聚力:筑牢专业服务根基

“宁心守护,爱不终断”社会实践团队依托两校优势,汇聚人工智能、经济统计、工商管理、生物医学工程等多学科力量,实现社科与医科专业覆盖,为安宁疗护在人文关怀、技术辅助、政策建议等维度的创新提供了全方面支撑。为保障调研工作的高效推进,团队在前期系统梳理政策文件,深入研讨方向重点,明确分工安排,做好充分准备,确保实践落地有序、成果扎实。

立体实践闭环:从服务到传播的全链条行动

实践团队先后走访了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浦东新区老年医院及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斜土街道肇清居委,聚焦上海地区安宁疗护行业发展现状展开深入调研。

图为斜土街道肇清居委王书记与张书记接受实践队员访谈

团队成员以志愿者身份深入老年医院,全程参与安宁疗护服务实践,在亲身体验中探寻这一照护模式的现状与温度。志愿者培训中与访谈中,大家系统了解了安宁疗护的服务流程,从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状态进行动态调整,到针对家属提供的暖心支持,如通过心愿卡倾听他们的心声,鼓励家属间交流以缓解压力;同时,为晚期患者提供陪伴、音乐疗法、芳香疗愈等多元人文关怀,细致缓解身心不适,节日活动的定期开展也为病房增添了温情氛围。

图为浦东老年医院王华萍主任接受实践队员访谈以及进行安宁疗护培训

队员们还会跟随专业医护人员走进安宁疗护病房,严格遵循专业流程,协助老人起身活动,陪爷爷奶奶们闲话家常。老人们见到大家到来,脸上洋溢着真切的喜悦,队员们也迅速与他们建立起温暖的沟通桥梁,用积极的情绪反馈传递关怀。病房探访让所有人深刻体会到安宁疗护的价值:它不仅守护着患者在疾病末期的尊严,更用当下的每一份温暖,成为生命最后旅程中最坚实的慰藉——即便记忆会逐渐消散,这份被珍视的感动也始终清晰。

图为实践队员于浦东老年医院进行人文查房

通过深入一线,我们期望以实际行动关怀老年群体、为老人办实事,同时进一步提升社会对安宁疗护的认知度与接受度,让更多人关注生命末期的质量与尊严,共同推动安宁疗护事业迈向更完善的发展阶段。 另外,调研团队走进多所街道爱心辅导班,围绕生命认知与人文关怀开展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互动活动,为孩子们送上了一堂堂充满温度的“成长课”。活动中,实践团队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分层互动环节。面对低年级小朋友,课程以轻松提问开场,邀请孩子们踊跃分享对生命的理解,随后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讲解与生命有关的基础概念,再通过生活场景模拟等趣味互动,引导他们分辨行为的恰当与否,在纠正认知偏差的过程中,悄悄种下尊重生命的种子。课程最后,实践团队还向孩子们介绍了安宁疗护组织的理念,让“关怀”的种子在他们心中萌芽。

图为实践队员于爱心辅导班进行授课

而针对中学生群体,我们则以调查问卷为切入点,从多个维度了解他们对生命认知和安宁疗护的理解程度。同时设计了“模拟人生”等互动游戏,结合短片直观呈现,让同学们在体验中感受生命的长度与宽度,深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图为实践队员于爱心辅导班进行授课

无论是对低年级孩子的启蒙引导,还是与中学生的深度互动,我们始终以贴近他们生活的方式传递生命安全教育,希望通过这样充满人文关怀的互动,让孩子们学会用善良的心感受世界、以包容的眼光看待万物,在成长中延续温暖与善意,逐步成长为有同理心、有责任感的人。

团队以深度调研为起点,累计开展线下调研18场次,覆盖4家安宁疗护定点医院,建立10余位老年患者追踪个案,陪伴30余位临终患者,近距离捕捉终末期患者在疼痛管理、心理需求等方面的真实诉求。在教育浸润层面,团队走进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课程,覆盖学生百余人,以“死亡是生命自然终点”为切入点,播撒尊重生命尊严的种子。

图为实践团队师生与吴院长、陈医生合照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对安宁疗护现实需求的积极回应,更彰显了青年群体对“善终”议题的深度参与与情感连接。展望未来,团队将持续推动“校—医—社”三方协同,助力缓解医院人力短缺、资源配置不均等现实问题,招募培训更多具备同理心与责任感的青年志愿者,走入病房、深入社区,共同构建更有温度的安宁疗护生态。(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刘佳雨、汤乐奕、陈晨、王宇琪 )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