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运会到京剧国粹,城市共享课堂二期,让成长“燃”起来

从世运会到京剧国粹,城市共享课堂二期,让成长“燃”起来

来源:中国网 2025-08-12 16:4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老师,还想到大学实验室里玩!”“还有没有第二期啊?”“竹编超级有趣,求返场!”“许愿:想看世运会比赛!”7月份,“乐学蓉城•成长无界——2025城市共享课堂暑期实践课”刷爆成都家长和娃儿们的朋友圈。第一期刚刚结束,反响热烈。紧接着,2025城市共享课堂暑期实践课第二期带着升级玩法回来啦。

第一期高燃回顾:

400+孩子把成都“玩”成了课堂

让城市成为课堂,用共享激活成长。上个月,成都街头的大小角落,博物馆、高校实验室、非遗工坊、银行、法院、文化馆……都能看到不少成都娃儿的身影,十大课堂,助力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成都文化馆里,孩子们一睹成都年画风采,近距离感受非遗掐丝珐琅文化:“我们的国画太美了!”

成都方志馆里,同学们亲手制作拓印手工,触摸城市历史:“‘自古诗人皆入蜀’,原来我们的成都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

成都银行柜台前,工作人员展示点钞速度惊呆众人:“我以后想成为一名反诈专家!”

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里,初、高中生旁听真实庭审,全程屏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感受到法律的力量!”

崇州市的杨隆梅竹编工作室里,琳琅满目的竹编艺术品瞬间吸引学生们的目光:“竹丝不仅能变芙蓉,还能变熊猫,这门技艺太巧了!”

都江堰灌县木雕非遗体验基地里,同学们了解金丝楠乌木的生成和特点,近距离鉴赏木雕,体验木板印刷和木雕:“看似普通的木头经过雕刻,仿佛一下就有了生命。”

棒球俱乐部里,酣畅淋漓的软式棒垒球运动,一下子激起了同学们的热情:“果然是生命在于运动。”

成都理工大学·植物地理与树轮生态实验室里,同学们一同感受高原植物与自然环境的协同进化,探索大自然的神奇:“终于明白为什么说树木年轮是‘自然编年史’了。”

在成都语言文字体验馆里,同学们穿越古今,遇见语言文字的“活历史”:“原来我的名字是这样来的!”

通过这趟全城探索之旅,一个个探索成长的瞬间让孩子们把成都“学活了”。不少家长直呼

“这才是暑假该有的样子”。

第二期王炸登场:

昼夜双模式,跨界再升级

第二期课程,不仅会继续带娃深入成都语言文字体验馆、成都方志馆这些“知识富矿”,还新增了“夜场”模式,更重要的是,还有世运会观赛名额,速来了解。

经典返场篇

跟随大师,触摸城市文化

建议年龄:9-12岁

在成都方志馆,不仅可以学习了解成都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还可以在共享教师的带领下,亲手制作拓印手工,解密成都街巷的《城市密码手册》。

墨香传承,在汉字里学文化

建议年龄:6-14岁

同学们将通过生动的图片展览、交互的数字技术等手段,在成都语言文字体验馆开启一场关于“字”的旅行,更是一场关于“文化”的启蒙。

新增特供篇

烧脑预警,揭秘“脑机接口”

建议年龄:12-18岁

走进四川大学·智能可穿戴老年健康系统研究室,通过前沿讲座学习+动手操作智能可穿戴设备,探索大脑与机器信息交流原理,揭开“脑机接口”的神秘面纱,感受科学温度。

薪传国粹,探索京剧之美

建议年龄:6-14岁

通过京剧探索之旅,观察演员们精准的念白、生动的身段以及戏曲服饰的绝妙设计,近距离体会国粹的魅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爱眼护眼,认识心灵的窗户

建议年龄:5-12岁

走进锦江区瞳趣馆,依托“科技+课程”,沉浸式探索眼健康,全息拆解眼球结构,在错觉空间突围,让爱眼护眼知识变得生动且有趣。

夜间摸鱼,解锁清凉夏日

建议年龄:8-12岁

炎炎夏日还有比玩水更快乐的项目吗?当然有!在棠湖中学躬耕园劳动实践基地,同学们不仅可以在晚间踏进沁凉水塘,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摸鱼大作战”。在这份夏夜限定的快乐里,劳动智慧、生态认知、团队协作等多重成长密码,通通都能找到!

观赛世运,感受竞技之美

建议年龄:8-14岁

距离第12届世界运动会开幕式越来越近,本次世运会也是成都继大运会后,举办的又一重大国际体育赛事。本次暑期共享课堂将要带着同学们去往比赛第一线,亲自感受世运会的火爆热情!同学们将会观赛世运会飞盘(掷准)项目,在桂溪生态公园这片有“城市绿肺”之称的飞盘掷准比赛场地,不仅完美呼应了成都“公园城市”的生态理念,也让同学们得以在熟悉的自然空间里,沉浸式接触竞技比赛的魅力,领悟运动精神,激发运动活力,近距离感受“运动无限气象万千”!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