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7月,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资源中心暑期三下乡实践队,邀请安徽省合肥市周边乡村小学的孩子们走进校园,在中药标本馆的实践中将专业知识与趣味教学结合,探寻传统中医药从古籍记载到少年传承的播火密码。
踏入标本馆,识药、辨性、制标本的沉浸式教学流程,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 “中药教育学” 在校园场景的落地——实验室里的理论知识,在此转化为点亮孩童兴趣的具体实践。展台前,中药材实物展示与卡通图解的配合,生动诠释 “知行结合” 逻辑:实物建立认知、图解深化理解,这让 “本草启蒙” 的教育理念有了具象呈现。
“薄荷能清凉解暑、金银花可清热解毒”,实践队赵丝雨同学的讲解,让孩子们将 中药的性、味、色、形、归经串联起来。而在中药炮制实训室体验药材配伍的巧妙搭配,用 3D 动画解读《本草纲目》的片段,“校园研学” 模式下传统医药与现代教育的融合…… 这些实践场景,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中药学专业的价值,在于用创意破解传统知识传播壁垒,将中医药文化转化为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
此次三下乡活动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从药材辨识的直观教学到配伍知识的趣味传递,从经典医籍的通俗解读到文化认同的从小培育,每一步都印证 “学以致用” 的重要性。当更多专业力量扎根校园科普,像中医药这样的传统智慧,必将在普及中传承,从药典文字成长为滋养民族精神、守护大众健康的新力量——这既是中医药学子的担当,也是青春热情与传统文化交融的硕果,更是传统医药在薪火相传中走向未来的密码。(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通讯员:程国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