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上旬,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红韵桐声传薪火,古今合璧谱华章”调研宣讲团队赴安庆桐城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青年学子,他们深入基层一线,通过调研、观察、宣讲等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连接,在传承文化与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解锁社区治理密码:让传统智慧赋能基层
桐城六尺巷的“礼让”典故,是当地深厚的文化积淀。团队走进六尺巷社区,实地了解“六尺巷调解法”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这种将“和为贵”理念与现代社区管理结合的方式,正悄然化解邻里间的矛盾纠纷。团队成员采用方言与居民交流,了解该调解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作情况。在与居民的互动中,他们记录下调解法如何具体解决琐事纠纷,观察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实际效果。随后,团队在社区开展红色宣讲,将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融入其中,让居民感受到传统美德与红色精神的内在联系。
青年学子以客观视角记录这一过程,他们的调研成果让更多人关注到传统智慧对基层治理的促进作用。这种关注不仅体现了青年对社会治理的思考,更通过实践探索为基层治理注入了青春力量。
探寻文化根脉:青年接力传承千年瑰宝
桐城的文化脉络,在文庙与书院中清晰可见。团队到访桐城文庙,从建筑格局中感受“崇文重教”的传统;在桐乡书院,体会百年前的学风传承。这些场景让团队成员直观认识到,文化延续需要代代相传。老街深处的书画家伍先乐先生的画室,是文化传承的缩影。数十年坚持创作,从青年到老年始终如一,其身上的专注精神让团队成员深受触动。青年学子由此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延续,离不开无数像伍先乐这样的传承者的坚守。在与传承者的接触中,青年学子明确了自身角色。他们成为传承者与新时代之间的连接者,通过记录与传播,让更多人了解传承背后的坚持,同时也让青年群体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文化传承中的责任,推动文化接力持续进行。
奏响时代强音:以宣讲点亮思想之光
秉持“传统文化要走进生活”的理念,团队深入西苑社区、建设社区开展宣讲。在西苑社区,“老故事+新实践”的模式让六尺巷的礼让精神与红色斗争精神变得具体可感。面对孩子,他们用通俗语言讲述传统美德,助力种下向善向勇的种子。在建设社区,桐城派文化的雅致与渡江战役精神的豪迈相互交融,一场兼具历史厚度与精神温度的宣讲,让居民在文化浸润中体会时代精神。居民的回应中,有对历史的回忆,有对“六尺巷调解法”的期待,有孩子们对故事的向往,这些都体现出文化传承的生命力和青年宣讲的价值。
实践队的脚步还在继续。他们的身影不止在调研路上,更活跃在村落讲堂、校园教室。带着整理好的文化故事与精神密码,他们用生动的宣讲架起桥梁:向村民们细数家乡文化的璀璨过往,让乡土自信在笑语中扎根;为孩子们描绘传统文化与时代碰撞的图景,让传承的种子在心田发芽。汗水浸湿衣衫,声音略带沙哑,但眼中的光与听众的共鸣,都在诉说着行动的意义。正在于将团队的成长融入文化传承与社会服务中,在实践中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担当。(通讯员:黄紫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