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关于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在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学生处老师沈璐瑶、文学院辅导员张立莹及文学院教师王修竹的悉心指导下,由学生李晨熙带队,成员唐博、王苡溦、尚思彤组成“辽韵红魂传薪火,青春筑梦启新程”爱国主义实践团。成员们先后来到烈士山公园、鞍山烈士纪念馆、鞍钢博物馆、厝石山公园、万福缘养老院、大陆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等地,通过场馆研学、志愿服务、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正式开启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承薪火砺青春,履担当润城隅。
青山埋志,铁火铸魂
7月6日,实践团成员走进烈士山公园,沿石阶而上,仰望那山顶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深刻体会到今日的岁月静好是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随后集体走进鞍山烈士纪念馆,聆听从抗击外敌入侵的战士、解放战争中的英雄到新中国建设者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心灵深受震撼
接着大家走进鞍钢博物馆,了解到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艰苦创业、改革开放后的创新突破到新时代的转型升级,其中每个阶段都凝聚着鞍钢人的智慧与汗水。首日实践从缅怀先烈到致敬奋斗者,让“辽韵红魂“的内涵愈发清晰,它既是历史中的英雄气概,也是日常的责任与担当,这种精神正通过同学们的实际行动在新时代延续。
园净风清,薪火长鸣
7月7日,实践团来到厝石山公园,以志愿者的身份践行爱国主义精神的当代内涵。大家手持垃圾袋和夹子,沿着公园的石阶、长椅、步道仔细巡查,认真捡拾游客遗落的塑料瓶、废纸屑、烟头等垃圾。面对草丛中、石缝里难以清理的细小杂物,成员们或弯腰伸手,或蹲下用夹子一点点夹出,不放过任何卫生死角。她们不仅用实际行动改善了公园环境,更以自身行为传递了“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理念,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守护家园的细节中得到生动诠释。阳光下,成员们额角的汗珠与整洁的公园环境相映,成为夏日里一道践行责任与担当的风景线。
反诈护老,巧艺传情
7月8日,实践团于万福缘养老院与老人们展开温情互动。实践团成员结合老年人常见诈骗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开展反诈宣讲,教老人识别诈骗话术、防范诈骗陷阱;随后带领老人进行艾草锤和扭扭棒手工制作活动,仔细示范制作步骤,并耐心引导老人们完成制作。
活动尾声,实践团为老人们送上含生活用品的伴手礼,并进行合影留念。同学们表示,此次活行不仅践行了“尊老、敬老、爱老”传统美德,同时也深化了她们作为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红音述志,光影砺行
7月9日,实践团联合鞍山市大陆街道办事处、曙光社区,在大陆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开展红色主题活动,邀请广大青少年与社区居民参与其中。活动中,辽宁省道德模范、鞍山市军休副主任何长岭以“七七事变”为切入点讲述历史故事,引发了听众的强烈共鸣;实践团成员以“七七悲风铭史册,抗战浩气传千劫”为主题进行演讲,以青年视角诠释革命精神的时代内涵
后续大家集体观看影片《八佰》,在光影流转中感受“英雄”二字的千钧重量;活动尾声,实践团为参与者送上定制团扇与文创帆布包,众人进行合影留念。同学们表示,能以实践之名播撒红色火种,让不同年龄的人在历史回响与青年之声中共鸣,既深化了对革命精神的理解,更真切体会到“传承”二字的重量。
随着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圆满落幕,实践团成员们带着沉甸甸的收获踏上归途,心中那份对家国的赤诚与担当愈发滚烫。未来,这份在实践中厚植的爱国情怀,会化作青年肩上的责任,以初心映丹心,用行动续荣光,让红色血脉在传承中奔涌,让报国热忱在岁月里灼灼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