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变蓝谷:解码海洋生态协同治理路径

蝶变蓝谷:解码海洋生态协同治理路径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8-12 10:5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海洋大学“蓝湾护卫”实践队暑期“三下乡”纪实

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年6月8日,青岛蓝谷“多规融合-陆海统筹-岛海互济-人海和谐”的生态修复入选全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15个典型案例之一,为全国海洋生态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2025年7月30日,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蓝湾护卫”实践队队员来到青岛市即墨区鳌山卫街道南嘴地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探寻青岛蓝谷海洋生态蝶变的密码。

实践队队员与海科公司负责人在鳌山卫街道南嘴实地调研

一、蝶变的蓝谷

青岛蓝谷位于青岛市即墨区黄海西岸,是首个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拥有43.9公里海岸线。40年前,由于海洋开发利用方式相对粗犷,入海河流、养殖排污严重污染蓝谷海域,致使海岸带生态功能退化、防灾减灾能力下降,海洋生物多样性降低,沙滩资源被侵蚀,民众亲海空间不足,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面临双重挑战。

但今天蓝谷海域的生态环境已大大改善:海岸立体防灾体系建立,防灾防沙能力显著增强;海水水质改善,海洋生物多样性大大提高;亲海空间扩大,海洋文旅唤新机。通过科学规划和综合治理,蓝谷不仅恢复了生态平衡,还推动了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生态保护与经济共赢的典范。

昔日浊浪裹污尘,今朝清波映白云。几十年巨变,青岛蓝谷为什么能打造出海洋生态环境新图景?

二、解码蝶变之谜

为探寻青岛蓝谷海洋生态蝶变的密码,回答“蓝谷为什么能”的问题,实践队与青岛蓝谷管理局取得联系,在其直属平台公司青岛海科控股有限公司帮助下,实地调研青岛美丽海湾工程开展的开展过程与实际效果。

在青岛市即墨区鳌山卫街道南嘴,海科公司负责人带领实践队队员们考察工程实际效果,并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蓝谷海洋生态修复历程。2019年,青岛蓝谷美丽海湾工程开始实施,包括小岛湾北岸海岸带综合整治工程、小管岛生态修复工程等子项目。小岛湾北岸海岸带综合整治工程一二期已竣工,三期正在建设中。通过拆除海岸带陆域的养殖大棚、看护房、渔家宴等设施,拆除海域的岩礁养殖池、海域清淤、新建护岸、入海河道整治以及陆域绿化等措施,实现海岸带的生态修复治理,效果显著。

小岛湾北岸海岸带修复项目E区亲海平台修复前后对比 海科公司供图

众手共织生态网,碧波再漾新生机。蓝谷生态修复项目的成功离不开行政机关、企业、社区、村民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治理,共谋问题解决出路。

(一)行政机关主导

政府统筹,以科学顶层设计指导海洋生态修复开展,科学编制《青岛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总体规划(2013-2030年)》《青岛蓝谷自然岸线修复和鳌山湾综合治理规划与计划(2016-2020年)》等高标准规划指导,为工程开展提供依托。

同时,青岛蓝谷管理局与即墨财政局等相关行政机关积极对接上级政策,精准梳理项目与国家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等政策的契合点,制定详实的项目申报材料,通过多部门协同联动按流程审批,最终该项目成功入选2019年国家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获得2.54亿元中央专项补贴资金支持,帮助缓解资金压力。

此外,青岛蓝谷管理局成立小岛湾北岸海岸带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指挥部,由管理局主要领导任总指挥,各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组成。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指挥部日常工作,负责督促项目建设进度,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重大问题;建立指挥部例会制度,指挥部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例会,由总指挥或委托副总指挥主持召开,指挥部成员参加,视情况邀请其他相关单位参加。根据项目实际推进需要,指挥部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重大事项和问题,保障项目顺利开展。

(二)企业实施

企业作为实施主体,组建专业项目团队统筹推进,严格按照规划设计组织施工,强化质量管控与安全管理,高效协调各方资源解决建设难题,精准把控工程进度与成本,最终扎实落实工程各环节建设,确保项目按质按量完成。

海科公司作为青岛蓝谷管理局所属平台公司,按照管理局会议安排承担小岛湾北岸海岸带综合整治工程项目的建设任务,负责组织项目前期环评、可研立项、规划设计、招投标及合同签订、施工质量、进度、安全管理与成本控制、外部协调与竣工验收以及腾地拆迁补偿等工作。

(三)社区保障

社区作为村民与政企间的桥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贴近群众的优势,一方面,通过入户走访等方式,主动收集村民对工程的疑问与诉求,及时传递政企关于项目规划、补偿标准等信息,消除误解分歧;另一方面,协助拆迁专班开展政策解读、签约引导等工作,为有困难的村民对接过渡安置、就业帮扶等资源,保障征迁工作平稳推进,筑牢工程建设的基层民意基础 。

成立拆迁工作专班,由即墨区与青岛蓝谷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任班长,鳌山卫街道办事处有关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协调推进拆迁征收工作,研究制定拆迁征收相关政策,及时解决拆迁征收涉及的群众信访等社会不稳定问题。

(四)公众参与

村民作为项目所在区域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其参与度对项目开展影响巨大。将村民的生活需求与生态诉求融入方案设计,通过经济补偿保障村民合法合理权益;定期向村民反馈生态修复、设施建设中的问题,让村民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建设者”,以深度参与凝聚生态修复共识,保障项目既守护蓝色海湾,又贴合民生期盼。

海科公司负责人向队员们介绍项目情况

三、回望与前瞻

蓝谷海洋生态修复的成功密码在于多主体凝聚生态修复共识、协同参与治理,保障项目既守护蓝色海湾,又贴合民生期盼。然而,在探索生态修复与发展协同共进的征程中,也面临着现实挑战。

通过向负责人了解,队员们得知项目开展过程中主要面临两大难题。一是资金问题。作为公益项目,该项目以中央财政资金为依托,通过企业融资贷款,借助农发行专项贷款开展实施。资金不足、融资困难桎梏着海洋生态修复的可持续性;二是村民阻工问题。部分区段存在个别拆迁补偿纠纷问题,村民阻工问题时有发生,导致施工作业面无法展开,拆迁征收工作推进缓慢,制约工程进度。

在后续项目开展过程中,仍需进一步强化部门协同。对于前期拆迁征收补偿工作进一步加强力度、提高效率,避免纠纷和村民阻工问题发生;其次,作为公益项目,需要政府财政解决项目资金来源。可以拓展社会资本参与渠道,多元资金投入,通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如蓝碳交易)和投融资模式创新,缓解财政依赖。对于项目后期管护,也要落实资金,需要列入政府财政年度预算,保障资金投入和管护效果,确保修复成果可持续性。

小岛湾北岸修复后夜景图 海科公司供图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