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青年夜校点燃 “双创” 引擎 ——中国计量大学团队探寻赋能路径

浙江青年夜校点燃 “双创” 引擎 ——中国计量大学团队探寻赋能路径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8-11 15:2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浙江省就业监测数据显示,近年青年就业压力攀升,不少人转向创业,但受市场竞争加剧、行业门槛抬高、个人技能不足等影响,青年创业呈现 “量增质弱” 特征。传统帮扶体系难以适配需求,而青年夜校凭借实用课程、灵活模式及资源整合力,在创业赋能上优势渐显。

7 月 - 8 月,中国计量大学 “浙里夜校・青创引擎” 实践团队赴浙江省 3 个地市、12 个县区开展专题调研。累计发放问卷 2000 余份,访谈青年创业者 200 余人次。团队与杭州、宁波、温州市团市委,以及各团区委相关工作人员开展深度访谈,实地调研滨江区新潮夜校、海曙区青年夜校等多个青年夜校示范点,系统梳理夜校赋能青年创业的机制与路径,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扎实的数据支撑。

图 1为中国计量大学实践队成员合照

夜灯照新程:技能传递与资源聚合的基础赋能

实践团队聚焦各地青年夜校,围绕办学体系、师资建设、课程设置等核心内容,与负责人及学员深度访谈。这类由政府搭台、社会力量参与的夜校,既有化妆、茶艺等趣味技能课,更有电商直播、视频剪辑等实用创业课程,逐步成为赋能青年成长、衔接创业需求的教育载体。

调研中,队员亲身体验咖啡拉花、小红书运营等课程,直观感受到:夜校不仅传授直播话术、社群运营等具体技能,还通过创业案例分享传递创新思维;课堂协作中能找到互补的合作伙伴,课后资源群里可获取行业动态与商机,这些收获为创新创业提供直接助力。

课堂链产业:课程体系与产教融合的进阶赋能

团队调研发现,优质青年夜校已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以杭州上城区夜校为例,其 “三维课程体系” 覆盖不同创业阶段需求:基础技能课(咖啡制作、短视频剪辑)服务入门者;进阶工作坊(电商运营、品牌设计)针对有项目者;“特色创客营” 则提供从项目孵化到资源对接的全链条服务。

师资力量成为关键支撑 —— 多数授课者为行业 “牛人” 或资源大咖,搭配 “班主任跟班制度”,既保障教学质量,又实现了 “课堂 — 产业” 的人脉衔接。更值得关注的是 “夜校 + 创客空间” 的融合业态,宁波一位 “90 后” 创客的童话工作室便源于夜校 “即兴表演课” 的创意启发。这类案例印证了夜校能够为青年提供低门槛的创业新思路,让职业发展与创意落地更贴近现实需求。

图 3为 AI 训练营课堂现场

图 4为团队与PS课程主讲老师合影

青创联资源:社群协同与生态构建的深层赋能

青年夜校通过社群协同构建起可持续的创业生态:杭州上城区夜校的学员企业互助群中,烘焙课学员与编程课学员形成 “茶歇供应 — 小程序开发” 的互补循环;宁波市江北区前洋跨境电商生态园与夜校合作的 “短视频 IP 创造营” 里,夜校社群为主播创业团队对接供应链资源,主播们则运用课程所学技能为社群内的创业学员带货,这种社群协同形成的创业生态,让青年创业者不再单打独斗,通过协同资源与互助合作,有效提升创业成功率与可持续性。

图 5为团队参观特色农产品销售直播间

从夜间课堂的技能微光,到产教融合的产业对接,再到社群协同的资源整合,浙江青年夜校的这些实践,为团队研究 “青年夜校赋能青年创新创业路径” 提供了清晰的现实依据:以课程体系为基础传递创业能力,以资源链接为核心激活创业要素,以社群生态为支撑放大创业效能。当夜校的灯光照亮更多追光者的创业路,个体成长的涓滴之力,终将汇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澎湃动能。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