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科技学院学子研学 “双馆融合”:传非遗文化 筑国安屏障

珠海科技学院学子研学 “双馆融合”:传非遗文化 筑国安屏障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8-11 15:2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7月8日,珠海科技学院厝角头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走进揭阳市揭东区新亨镇,组织40名少年儿童走进蔡翘博物馆与潮汕民俗文化馆,开启一场“非遗传承+国家安全教育”的研学之旅。以“科技启蒙+文化体验”为主线,用“双馆联动+互动实践”的模式,让孩子们在历史长河与文化肌理中触摸知识温度,收获成长力量。

科技启智识,安全润童心

踏入蔡翘博物馆,突击队员化身“科普讲解员”,带领孩子们回溯蔡翘等老一辈科学家的科研足迹与报国初心。展厅内,泛黄的手稿、复刻的实验仪器勾勒出“科技强国”的生动图景。讲解中,队员们将国家安全理念融入科学家故事,通过“知识问答+情景互动”,引导孩子们理解“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安全的基石”。

“核心技术握在自己手里,国家才更安全!”一句掷地有声的讲解,让“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萌发。

图为突击队员为孩子们讲解科学家们科学报国的历史 徐灿供图

文脉传薪火,认同铸信念

走出科学殿堂,突击队带着孩子们走进潮汕民俗文化馆,开启一场深度的文化寻根之旅。队员们提前梳理农耕器具、生活用具的历史脉络,将犁耙的耕耘岁月、陶瓮的烟火记忆、织布机的经纬智慧转化为清晰的讲解逻辑。

图为突击队队员与小朋友们沟通互动 陈赞冲供图

突击队不只是介绍物件本身,更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内核——从农耕器具里解读“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坚韧品格,从民居模型里阐释“聚族而居”的乡土温情,从传统节庆展品里提炼“薪火相传”的文化密码。他们用青春视角连接传统与当下,让孩子们在触摸祖辈生活印记的同时,读懂揭阳这片土地的文化基因。这种文化寻根不是简单的怀旧,而是由突击队牵头的“精神接力”,让乡土情怀在年轻一代心中悄然扎根。

寓教润童心,微光育信念

“科学问答环节现在开始!蔡翘院士被尊称为‘三航之父’,指的是哪三航?”馆外大厅里,突击队设计的“击鼓传花”互动环节正热闹展开。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提问,队员们将蔡翘事迹、潮汕文化知识融入游戏,用欢快的节奏打破严肃的研学氛围,让知识传递变得轻松高效。

从讲解到互动,突击队始终以青少年的成长为核心。他们精心准备小礼物,在游戏中穿插科学精神与文化传承的引导,让参与者在欢笑中深化对“爱国”的理解——是蔡翘放弃国外优渥条件回国建学的选择,是祖辈用双手建设家乡的坚守,更是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这种“玩中学”的模式,正是突击队用青春智慧设计的育人方案。

图为小朋友们参与击鼓传花游戏 徐灿供图

服务强本领,奉献践理想

本次研学巧妙串联潮汕非遗与国家安全教育,在科技故事中厚植家国情怀,在民俗体验中增强文化认同。活动后,队员们正整理调研资料,计划以纪录片、研学日志等形式深化成果,部分队员已与博物馆达成合作意向,将参与后续展览策划与志愿讲解,让文化根脉与安全意识在孩子们心中持续生长。

图为突击队与小朋友们的合影 徐灿供图

接下来,珠海科技学院厝角头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将继续探索“文化+安全+教育”融合路径,让更多乡村孩子在触摸历史中坚定信念,用青春力量为文化传承与安全守护添砖加瓦!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