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农学子助老行:巧手搭建数字桥 爱心绘就夕阳景

南农学子助老行:巧手搭建数字桥 爱心绘就夕阳景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8-11 15:1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国家战略的宏大背景下,如何让老人在乐享生活的同时,继续发光发热,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道重要考题。今年暑假,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一支名为“银发先锋队”的青年团队,将目光投向了低龄老年群体的再就业议题,以“深度研究”与“精准服务”为双翼,融合前沿AI技术与深切人文关怀,生动实践了当代大学生服务国家战略的责任与担当。

精准洞察:深入一线探寻“老有所为”的机遇与挑战

为精准描绘低龄老人的再就业现状与诉求,实践团深入黑龙江与山西两省的多个社区,展开了一场扎实的基层调研。团队首先对国家及地方的相关扶持政策进行了系统性梳理与剖析,随后兵分两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回收了百余份有效问卷,初步构建起关于老年群体再就业意愿、核心障碍及生活质量关联度的数据画像。

然而,数据背后的鲜活个体才是政策优化的最终指向。为此,团队组织了多场专题座谈会,与社区管理者、企业代表以及退休职工面对面交流。在一次次促膝长谈中,从影响安居乐业的住房、代际照料等现实难题,到求职路上的“数字鸿沟”与“年龄歧视”等隐形壁垒,成员们用心倾听并详实记录,在思想碰撞中探寻着优化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

双管齐下:以“授人以渔”破解现实难题

调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针对老年群体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普遍困难,实践团采取了“双管齐下”的帮扶策略。

一方面,手把手帮扶。“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却不知如何写进一张小小的简历里。”这是团队听到的最普遍的感慨。为此,成员们在社区活动中心举办了多场简历制作工作坊。他们耐心指导叔叔阿姨们从开机、打字到排版、措辞,并分享了精心设计的简洁模板,帮助老人们将沉淀数十载的职业经验,转化为敲开新机遇大门的“敲门砖”。

另一方面,心贴心交流。为了让老人们感受时代发展的脉搏,团队还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AI体验课。借助团队自主研发的“忆伴”AI,老人们可以通过最自然的语音对话,引导这个智能伙伴记录下自己的生平故事,并即时转化为文字稿保存。这项新奇的体验不仅让老人们直观感受到科技的温度与便捷,也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新颖的、记录个人生命史、传承家族记忆的方式。

双向奔赴:在青春与银发的交汇中传递希望

这次深入基层的实践,不仅是一次青年的社会服务,更是一场跨时代的双向奔赴。团队成员在倾听长辈们的人生故事中,学到了课堂上无法获得的宝贵智慧;而叔叔阿姨们则在青年学子的热情帮助下,重燃了融入社会、拥抱科技的信心。

“银发先锋队”的此次探索,是南京农业大学“尚德为公,知行合一”育人理念的生动体现。它将公共管理的社会洞察力与人工智能的技术创新力巧妙融合,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跨学科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综合素养。这群青年学子正以脚步丈量大地,以智慧回应时代,为“积极老龄化”这一宏大命题,贡献了一份富有创意和实干精神的“青春方案”。(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闻新闻、罗钰宣、白继晖)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