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行·山海情——燕山深处,一瓶好水

四人行·山海情——燕山深处,一瓶好水

来源:中国网 2025-08-08 17:0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7月16日清晨,燕山薄雾未散,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乡韵兴华”小队4人抵达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傅杖子村。村口“傅杖子村”的石碑被朝阳镀上一层金边,也为团队成员即将开始的三下乡写下注脚。

走进水厂,探寻“一瓶水”的振兴密码

沿着新修的柏油路,团队成员来到村里最大的乡村振兴企业——青龙湾天然水厂。换上无尘服,透过玻璃幕墙,18道全自动生产线正将山泉水灌装、贴标、码垛,每分钟下线800瓶。负责人徐叔对团队成员说:“这里面都是优质的矿泉水,富含矿物质,大部分指标与市面上的优质矿泉水不相上下,咱们村的致富之路就指望它了。”

对话振兴带头人,把政策读进泥土里

午后,村委会议室里,乡村振兴专员于姐与当地的乡村医生李大爷与团队成员一起探讨当地的乡村振兴进程,团队成员了解了当地的政策与措施,我们发现,由于村子内老人偏多,现在的政策大多偏向于文化方向,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在医疗方面,村子已经可以做到“小病不出村子,大病及时转院”,保证了村子里面的医疗水平。

镜头里的付杖子——拍一条村民自己的宣传片

一路上团队成员一直不间断的拍摄视频,自己参与剪辑的过程中,并且将这些视频上传到网上希望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充满希望的村子,为村子的振兴出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

入户走访,把故事带出山村

团队成员走进一户农家。大娘对团队成员说,现在村子里面的男人们基本上多会外出务工基本不在村子里面,他们会把挣到的钱都寄回家里面,现在村子里面的房子大都建成的两层小独栋,日子更有盼头了。团队成员听到了一群人为了向往的生活而努力的故事,会用自己的方法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故事。

一天很短,短到只能把一瓶水的旅程浓缩成一篇小小的推文;一天又很长,长到让团队成员明白:乡村振兴不是宏大叙事,而是许叔日复一日的坚守、于姐案头厚厚的规划、王奶奶舞动的红绸、李大爷窗前的阳光。

归程的大巴启动时,村口石碑在反光镜里渐渐远去。团队成员约定,把调研报告做成路演PPT,把水样带回实验室,把宣传片剪成15秒竖版短视频,让燕山深处的好水、好人、好故事,流向更远的地方。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