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政法学院明湖星火实践团于2025年7月8日至11日于济南开展为期四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以追溯红色根源、铸就红色精神、传递革命薪火、对话党员榜样为主线,在“行走的课堂”中感悟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
溯史寻根:踏访烽火旧址,触摸历史脉搏
红色沃土孕育精神根基,历史现场镌刻初心密码。7月8日,实践团以济南红色地标为线索,开启红色寻根之旅。在济南战役纪念馆,成员们透过文物史料与影像资料,深刻感悟“敢打必胜”的英雄气概;走进中共山东早期历史纪念馆,邓恩铭、王尽美等革命先驱传播真理、发展组织的事迹,让成员们感受到齐鲁大地红色萌芽的炽热温度;五三惨案纪念堂内,蔡公时铜像的坚毅目光与“逾万同胞喋血”的史料,诠释着“勿忘国耻、自强图存”的历史警示;融汇老商埠的百年建筑,见证着近代工商界人士“实业救国”的探索;大峰山革命根据地的战地日记、旧步枪等实物,诉说着烽火岁月里的抗争史诗。
从战役遗址到早期党组织诞生地,从国耻纪念馆到实业救国见证地,实践团成员在历史现场与革命先辈展开了“跨越时空的对话”,厘清红色基因的源流脉络,深刻认识到红色精神不仅是历史的沉淀,更是民族立魂的根基。
凝心聚魂:重走铁血征途,丈量信仰里程
以艺术为桥触摸精神肌理,以战地为镜映照信仰光芒。7月9日,实践团走进山东省美术馆,通过《将军出山》《寒夜星火》等艺术作品,在艺术共鸣中体悟革命先辈的初心与担当;登临济南战役东线战场“钥匙”——茂岭山,触摸碉堡遗址的弹痕,感受战时工事的坚固,亲身体验“两小时攻克敌军半月防线”的攻坚奇迹,先烈冲锋的身影仿佛仍在山间回荡;驻足解放阁前,凝望革命烈士纪念碑文,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此外,实践团还通过问卷调研、街头访谈等形式,收集市民对红色资源保护与古城发展的建议,将个人感悟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让红色精神从历史符号转化为现实思考。
从艺术浸润到战地寻踪,从精神感悟到实践调研,这次重走“济南战役”之行通过多元场景的沉浸式体验,深化了成员们对红色精神的理解与认同,让红色基因成为滋养青少年品格的精神养分。
播火传薪:青春话信仰,薪火进万家
红色精神的传承,在于让不同年龄、不同群体都能感受其力量。7月10日至11日,实践团走进校园与社区,搭建红色文化传播的桥梁。在济南市阳光幼儿园,随着《红星闪闪》的旋律,孩子们挥动小手歌唱,稚嫩的歌声播撒“爱党爱国”的种子;王二小、雨来的英雄故事,让“勇敢”“坚强”的品质在童心扎根;折五角星、做小军帽的手工活动,将红色精神从认知转化为行动,有孩子说:“要把红星送给当兵的爷爷!”红色启蒙由此延伸至生活场景。在电建一公司社区,实践团以图片展、互动问答等形式,再现王尽美、邓恩铭等革命先驱的事迹与“济南第一团”的荣光;居民与小朋友共同缝制印有“为人民服务”“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军帽与挎包,一针一线间,红色记忆从历史走向当下,让“保护大家”“帮助别人”的朴素认知在心中生长。
从童心启蒙到社区互动,实践团以贴近群众生活的方式,让红色文化跨越年龄壁垒,成为连接代际的精神纽带,让红色薪火在互动体验中代代相传。
赓光续焰:聆听岁月回响,对话信仰丰碑
老党员是红色精神的“活教材”,他们的奋斗史为青年树立了榜样。7月11日,实践团走进济南市长清区归南村,探访老党员吴兰宝、马光岐。19岁入党的吴兰宝老人,讲述家族参与革命、抓捕汉奸的往事,回忆改革开放后带领村民发展乡镇企业、义务修路的经历,“为国家、为乡亲做实事”的初心,生动诠释了基层党员的担当;68岁、拥有50年党龄的马光岐,追忆舅舅参与游击战争并为革命英勇牺牲的故事,分享自己退役后参与火灾扑救、心系邻里的经历,紧握的拳头与铿锵的话语,彰显着共产党员的本色。面对青年,老党员们殷切嘱托:“青年要脚踏实地,传承党的光荣传统。”
聆听岁月回响,感悟初心力量。实践团成员表示,将以老党员为榜样,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用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让红色精神在青春基层中续写新篇。
明湖星火实践团的此次“三下乡”之行,从寻根到铸魂,从传薪到续火,既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未来的庄严承诺。实践团将带着这份红色感悟,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持续发光,激励更多青年在赓续红色血脉中书写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