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激活特色经济引擎 助力乡村振兴新发展

“三色”激活特色经济引擎 助力乡村振兴新发展

来源:周口网 2025-08-07 15:3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赤水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流域中下游,其境内资源富集、山川秀丽、人文厚重,被誉为“最红、最绿、最蓝的地方”,更有“千瀑之乡”的美称,这里红色文化底蕴深厚,也是国家级旅游胜地。

图为赤水市全景

图为赤水市境内白龙潭瀑布

赤水市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的同时,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努力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当地的乡村小商铺正在成为特色经济的“发动机”,一群致富带头人正围绕“三色”将自己的小商铺焕新升级,旨在实现红色文化、特色农产品销售以及便民服务与经营活动相融合,为乡村经济注入新活力。

“党建红” 红色文化赋能经营活力

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部分小商铺以红色文化为切入点,将革命历史融入店铺经营场景,里里外外洋溢着红色文化气息,实现了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

图为赤水市石堡乡红色服务站

“刚才的雨太大了,看我们几个都被淋成了‘落汤鸡’,贵州还真是‘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一名在石堡乡红色服务站躲雨的外地游客惊叹到。

“我们店内设置便民服务角,提供雨伞、毛巾、吹风机、充电等免费服务,既便利游客出行,又提升了店铺的亲和力。”小店经营者张光咏边说边整理游客归还的雨伞,“刚才那几名游客还在我店里买了不少东西,说起来,还得感谢烟草公司客户经理来店里指导我如何讲述革命故事,教我怎么把店面弄得更亮堂、东西摆得更吸引人,简直让我的小店焕然一新。”

这种“红色文化+游客服务”的模式,不仅让经营者实现月均收入提升,还让更多游客在消费中了解革命历史,形成了红色文化传播与商业经营的互补的良性循环。

“生态绿”   特色农产品打开新销路

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部分店铺以生态绿为切入点,将特色农产品展销与生态保护理念相结合,将“绿色生态”、“特色产业、特色发展、特色未来”的理念融入店铺经营场景,使店铺处处彰显生态绿意,实现了生态绿与特色农产品销售的深度融合。

图为赤水市大同镇的爱家小超市

为了确保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小商铺经营者与当地的竹编、竹笋、腊肉和茶业生产者建立了紧密的交流合作关系,从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进行质量监督。同时,在当地政府帮助下,农户和商铺间建立起固定的物流配送方案,确保优质农产品送达消费者手中。

在销售方面,小商铺经营者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线下,店铺内通过设置专门的农产品展示区,对特色农产品进行精心陈列和宣传,吸引顾客购买。线上,利用互联网平台和电商渠道开展农产品销售,通过直播带货、社交媒体推广等方式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提高了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特色农产品的售卖不仅为小商铺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当地的种植户和农民增加了收入。许多小商铺经营者表示,“绿色销售+实体营销”模式的发展,让他们的收入有了显著提高。同时,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为地方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图为小商铺琳琅满目的农产品

图为小商铺内精美的竹工艺品

“服务蓝”   便民服务提升乡村温度

这些商铺在与新时代同频发展趋势的同时,也没忘记与当地村民的需求同向聚合,他们将便民服务功能融入店铺经营场景,将“快递代收”“应急保障”“志愿服务”等元素融入日常运营,里里外外散发着温馨的烟火气,实现了便民服务与乡村商业的有机融合。

图为乡村便民驿站

“现在我们店的业务拓展到了快递代收、物品寄存、代缴生活用费、提供应急用品等服务,还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留守儿童、老人提供不同的暖心服务,既增强了服务乡村的价值,又进一步吸引了客源,小店人气旺了不少!”店铺负责人介绍到,“我们驿站现在还是卷烟诚信互助小组的活动基地,大家定期聚在这里交流经营和为民服务经验。”

“服务蓝+便民服务”的模式,切实提高农村小商铺满足消费、适应消费的能力,把消费留在农村,让利润回归农网。不仅让经营者实现月均营业额增长,还让村民生活更加便利,也真正展现了时代的发展不会落下每一个人的责任与担当。

 

图为小商铺经营者们交流经验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赤水市的乡村小商铺实现了“党建、生态、服务”与实体经济的有机融合,正在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奋力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