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生态为笔茶为墨 贵州 “生态” 与 “产业”的相互成就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生态为笔茶为墨 贵州 “生态” 与 “产业”的相互成就

来源:贵州日报报刊社 2025-08-07 10:5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清晨的阳光穿透薄雾,洒在贵州湄潭县的万亩茶园上,嫩绿的茶芽带着晶莹的露珠,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茶农们背着竹篓,穿梭在茶垄间,指尖翻飞中,一片片鲜嫩的茶叶便落入篓中。这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贵州以生态为笔、以茶为墨,书写 “生态” 与 “产业” 相互成就篇章的生动缩影。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这里群山环绕,森林覆盖率高达 62.12%,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保持在 95% 以上,清澈的溪流纵横交错,为茶树生长提供了绝佳的自然条件。多年来,贵州始终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茶园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循 “不毁林、不占田、不污染” 的原则,推广有机种植模式,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采用生物防治技术防治病虫害,确保茶叶在无污染的环境中生长。同时,加强对茶园周边生态系统的保护,营造了 “茶在林中、林在茶间” 的良好生态格局,既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又为茶叶生长创造了稳定的微气候。

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出了高品质的贵州茶叶。贵州茶叶以其香气高扬、滋味醇厚、内含物质丰富而闻名遐迩,“都匀毛尖”“湄潭翠芽”“遵义红” 等一系列知名品牌享誉全国。近年来,贵州依托优质的茶叶资源,大力发展茶产业,将茶产业打造成为富民强省的支柱产业之一。截至目前,贵州茶园面积已超过 700 万亩,茶叶年产量达 45 万吨,综合产值突破 700 亿元,带动了数百万茶农增收致富。

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贵州注重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实现了两者的良性互动。一方面,茶产业的发展为生态保护提供了资金支持。通过发展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等产业链条,获得的经济效益一部分用于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项目,形成了 “以茶养生态” 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生态保护为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优质的生态环境是贵州茶叶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持续产出高品质的茶叶,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推动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如今,贵州的 “生态茶” 已经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远销海外。在生态与产业的相互成就下,贵州正朝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稳步前行,书写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田仁碧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