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穿透薄雾,洒在贵州湄潭县的万亩茶园上,嫩绿的茶芽带着晶莹的露珠,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茶农们背着竹篓,穿梭在茶垄间,指尖翻飞中,一片片鲜嫩的茶叶便落入篓中。这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贵州以生态为笔、以茶为墨,书写 “生态” 与 “产业” 相互成就篇章的生动缩影。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这里群山环绕,森林覆盖率高达 62.12%,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保持在 95% 以上,清澈的溪流纵横交错,为茶树生长提供了绝佳的自然条件。多年来,贵州始终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茶园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循 “不毁林、不占田、不污染” 的原则,推广有机种植模式,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采用生物防治技术防治病虫害,确保茶叶在无污染的环境中生长。同时,加强对茶园周边生态系统的保护,营造了 “茶在林中、林在茶间” 的良好生态格局,既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又为茶叶生长创造了稳定的微气候。
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出了高品质的贵州茶叶。贵州茶叶以其香气高扬、滋味醇厚、内含物质丰富而闻名遐迩,“都匀毛尖”“湄潭翠芽”“遵义红” 等一系列知名品牌享誉全国。近年来,贵州依托优质的茶叶资源,大力发展茶产业,将茶产业打造成为富民强省的支柱产业之一。截至目前,贵州茶园面积已超过 700 万亩,茶叶年产量达 45 万吨,综合产值突破 700 亿元,带动了数百万茶农增收致富。
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贵州注重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实现了两者的良性互动。一方面,茶产业的发展为生态保护提供了资金支持。通过发展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等产业链条,获得的经济效益一部分用于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项目,形成了 “以茶养生态” 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生态保护为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优质的生态环境是贵州茶叶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持续产出高品质的茶叶,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推动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如今,贵州的 “生态茶” 已经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远销海外。在生态与产业的相互成就下,贵州正朝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稳步前行,书写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田仁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