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杭锦旗检察院坚持以府检联动为核心抓手,将法治政府建设要求贯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全过程,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健全协作机制、创新普法模式,构建“检察监督+行政履职”协同治理格局,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一、党建引领聚合力,府检协同锚定法治治理方向。坚持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以“党建红+检察蓝”主题党日活动为纽带,构建府检协同治理“一盘棋”格局。紧扣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生态治理、乡村振兴等重点任务有机衔接,聚焦黄河杭锦旗段乱占乱采、耕地污染等突出问题,通过办案调研形成治理建议报送政府,推动沿黄生态治理逐年提质增效。深化与政府主管部门的党建联建,联合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农用地膜污染防治等专题座谈,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村民及群众意见,将民意诉求转化为府检协同治理的靶向目标。跨区域联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检察院开展党建共建调研,以党建协同推动黄河生态保护法治协作。
二、机制创新强联动,府检协同筑牢法治保护屏障。以机制建设为支撑,构建多层次府检联动体系,推动行政履职规范化与检察监督精准化。一是健全“河湖长+检察长”核心机制。与旗河长办会签协作意见,建立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与河湖管理部门的定期会商机制,针对危害河湖生态案件、公益诉讼线索等开展联合研判,推动水资源、水生态保护领域行政履职与检察监督无缝衔接,形成“行政主导、检察保障”的治理合力。二是完善联合巡查执法机制,会同水利等部门出台《杭锦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协作配合机制》,聚焦黄河“清四乱”回头看专项行动,开展多轮联合巡查,通过“现场检查+问题反馈+整改督办”闭环模式,推动政府依法整治河道乱占、乱采等反弹问题,强化行政违法行为源头治理。三是构建跨区域府检协作网络,联合巴彦淖尔市临河、乌拉特前旗等6地检察院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签署跨区域协作机制,明确案件线索移送、调查取证协作等七项制度,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实现黄河两岸生态保护领域行政监管与检察监督的跨区域协同,提升流域整体法治治理效能。四是深化苏木镇府检联动,与旗内6个苏木镇政府签订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创新“依法行政+检察监督”模式,通过检察建议规范行政决策、通过联合培训提升执法能力,推动基层政府生态保护履职法治化水平提升,打通法治政府建设“最后一公里”。
三、普法赋能促共治,府检协同营造法治良好氛围。以府检联动普法为抓手,构建“法治宣传+意识提升”长效机制,夯实黄河生态保护法治根基。一是打造公益诉讼品牌强化示范引领。推出“益路护杭”公益诉讼品牌,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办理涉黄河生态保护典型案件,通过“办案+释法”向社会释放府检协同保护信号,以司法案例强化行政机关依法履职意识。二是依托农牧民夜校延伸普法触角。联合苏木镇政府激活“农牧民夜校”法治功能,组织检察官深入嘎查开展黄河保护法专题授课,将生态保护法律知识与行政履职要求相结合,既提升群众守法意识,也推动基层干部依法护河能力提升。三是建立公益观察员协同机制。联合政府部门聘请108名公益保护观察员,构建“群众监督+行政处理+检察监督”衔接链条,通过观察员搜集生态受损线索,推动政府及时处置、检察精准监督,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法治保护大格局。(伊日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