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骄阳炙烤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的广袤棉田,北京化工大学“沃土精耕”实践团的学子们带着专业热忱与科研初心,将足迹印刻在这片孕育希望的绿洲之上。实践团以“棉花”这一当地支柱产业为核心,串联起从种植技术革新到产业链延伸的全流程探索,融合“科技+文化”双轮驱动,为阿拉尔棉花产业注入青春活力与创新动能,让这朵“白色经济之花”在戈壁滩上绽放更旺盛的生命力。
高校联合,解码技术瓶颈
实践团抵达阿拉尔后,首站便前往塔里木大学,与化学化工学院相关教授进行了深度交流。双方聚焦阿拉尔市棉花产业发展的核心议题,围绕产业政策支持体系、区域种植规模现状,特别是聚天冬氨酸保水剂研发与应用中的关键技术瓶颈,展开了深入研讨。交流会后,实践团成员走进实验室,现场对聚天冬氨酸保水剂合成流程的进行操作实验,重点分享了其核心反应机理与关键工艺控制点。
追踪链条,解析产业密码
为全面把握棉花产业发展的历史脉络与前沿动态,实践团深入新疆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展开实地调研。团队先后走访了阿拉尔市十二团的棉田基地、新疆塔里木河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与生产基地,以及多家农资营销部,通过实地考察与深度访谈,系统探究了创新保水剂与高效有机无机复合肥的协同应用模式及其在棉花种植中的实际效果,旨在为优化当地农业生产技术、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深入田间,触摸产业根基
团队深入棉花主产区核心地带,以自主研发的高效聚天冬氨酸保水剂为技术核心,积极开展土壤改良示范田建设与配套技术推广工作。在田间地头,团队成员严格按照试验方案,系统完成了土壤情况、作物长势等关键指标的实地数据采集。同时,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与当地棉农面对面交流,细致探讨棉花种植中的精准施肥策略、节水灌溉模式等实操细节,切实推动技术成果落地应用。
精神溯源,沃土精耕
行程尾声,实践团专程参观了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 通过详实的史料与展陈,成员们系统回顾了这支功勋部队“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的辉煌历程, 深刻体悟其不朽的革命精神与屯垦伟业。此次参观为“沃土精耕”实践团助力阿拉尔棉花产业升级的系列实践活动,注入了厚重的历史底蕴与精神动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七月的阿拉尔,棉田如海,生机盎然。北京化工大学“沃土精耕”实践团用脚步丈量戈壁绿洲,用专业知识服务产业发展,践行着“把科研做在祖国大地上”的使命。朵朵棉花承载的不仅是丰收的希望,更是青年学子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国家战略的责任与担当,在新时代的西部大地上书写着青春与科技的篇章。(王子铭 林志文 林瑞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