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西林:“烟+冷水稻” 铺就群众致富路

广西西林:“烟+冷水稻” 铺就群众致富路

来源:周口网 2025-08-06 14:5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广西西林县那佐苗族乡西南部,有一个藏在石灰熔岩山区的村落——坝盆村。它与云南省广南县的岜夺村、者烈村接壤,虽地处偏远,却凭借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创新农业发展“烟+冷水稻”轮作的模式,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致富路。

图为坝盆村烤烟田间一景。黄馨醇摄

坝盆村的自然条件十分独特,昼夜温差大,山洞地下水灌溉水源长年清冷,土质富含硒元素 ,为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过去,村民们的种植模式较为单一,经济收入增长缓慢。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西林烟草经过深入调研和探索,结合坝盆村的实际情况,积极推广“烟+冷水稻”轮作模式。它不仅盘活了村里的土地资源,还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让群众不需要到外面务工,在“家门口”就拥有了经济收入,成为当地产业发展的成功典范。

烤烟生长周期短,且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坝盆村的气候与土壤条件十分适宜烤烟生长,每到移栽季节,西林烟草组织烟技员深入田间地头抢抓时令指导烟农进行烤烟移栽,全程提供技术指导,确保提高烤烟的产量和质量。从烟苗移栽时选用壮苗深栽、浇足定根水,到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适时追肥,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在烟技员的精准指导下,坝盆村的烤烟种植单产质量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到采收季节,一片片金黄的烟叶成为村民们眼中的“黄金叶”,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和改善他们生活条件。据统计,2025年坝盆村种植烤烟1000多亩,预计每亩产值可达4500元左右,预计总产值近450万余元。

烤烟采收后,正值夏季雨水充沛之时,此时的土地经过烤烟种植后,肥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消耗,但恰好适合种植生长周期较长的冷水稻。冷水稻在坝盆村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由于当地特殊的气候、水质和土壤条件,这里产出的冷水稻米质上乘,颗粒均匀饱满,色泽晶莹光亮,蒸煮出的米饭口感软糯清香,营养丰富,深受市场青睐。

图为冷水稻育秧一景。黄馨醇摄

为了进一步提升冷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打造特色品牌,坝盆村积极与科研机构合作,引进优良品种,并为村民提供专业的种植技术培训。同时通过“电商+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户”的模式,实行订单农业,与多家电商企业签订收购协议,拓宽了销售渠道,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据了解,2025年坝盆村冷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800余亩,预计产量约800吨,产值200万元左右。

“烟+冷水稻”轮作模式,让坝盆村的土地实现了一年两收,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还促进了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烤烟收获后的秸秆还田,为冷水稻提供了有机肥料,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而冷水稻田在浸泡过程中,又能有效杀灭烤烟种植过程中残留的病菌和害虫,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实现了绿色可持续发展。

种植冷水稻场景。黄馨醇摄

随着“烟+冷水稻”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坝盆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村里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道路宽敞平坦,水电供应充足,网络通信全覆盖。村民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新建的楼房拔地而起,小汽车也开进了寻常百姓家。曾经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示范村。

今后,西林烟草将继续指导坝盆村深化“烟+冷水稻”轮作模式,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冷水稻的精深加工,开发出更多的特色产品,冷水稻米粉、米糕等,进一步拓宽村民的增收渠道。

坝盆村的成功实践,为其他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相信在未来,随着产业的持续发展和不断创新,坝盆村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谱写出更加绚丽多彩的篇章,让村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广西西林烟草黄馨醇 /湖南中烟工业公司张军)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