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三下乡”:以青春力量激活桐城文化基因

安徽师范大学“三下乡”:以青春力量激活桐城文化基因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8-06 10:4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红韵桐声传薪火,古今合璧谱华章”调研宣讲实践团队深入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围绕传承桐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主题,展开参观学习、主题宣讲与实地调研,探寻历史文脉,传承红色精神。

青年视角感悟历史文化

为了深入了解桐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团队成员参观了多处桐城历史文化地标。在桐城文庙,队员们参观了棂星门、泮池,在大成殿内肃立瞻仰孔子塑像,并向两侧四配十二哲牌位致礼;在桐城市文化博物馆,队员们近距离观摩了方苞、姚鼐、张英等明清桐城名家书画,探究了桐城派从兴起到衰微的历史脉络。通过实地参观学习,队员们切身感受到桐城浓厚的文化氛围,进一步激发了探索桐城文化传承与创新路径的兴趣和热情。

图为实践团在讲解员引领下参观桐城文庙。李佳倍 供图

为了解桐城市的红色文化资源,团队专程赴渡江战役二野司令部旧址参观学习。这座建筑曾是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百万雄师过大江的中枢。司令部旧址内部那泛黄的作战地图、简陋的通讯设备,以及悬挂在墙上的战斗影像,展现了革命先辈们作战时的艰苦卓绝。“我们应该传承好先辈们的革命精神,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团队成员在参观后感慨道。

青春话语传播文化价值

团队先后走进六尺巷社区、西苑社区、建设社区等多地开展宣讲活动。在六尺巷社区,团队宣讲组成员用桐城方言进行特色宣讲,以六尺巷的典故引入,讲解 “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用邻里纠纷调解的真实案例诠释如何将“礼让和谐”精神融入基层治理。在宣讲的最后,几位队员还为六尺巷社区的居民们唱了一曲黄梅戏经典片段《女驸马》,获得满堂喝彩与掌声。

图为实践团宣讲组成员在六尺巷社区进行理论宣讲。李佳倍 供图

在西苑社区,宣讲组成员讲述了渡江战役中第二野战军的英勇事迹。宣讲通过历史图片、战役地图与人物故事的立体呈现,深深地吸引了社区居民特别是孩子们的注意,让社区的孩子们理解当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播撒下了红色的种子。

实地走访探寻传承路径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团队发现桐城市民对本土历史文化掌握程度普遍较高。在西郊公园随机访谈时,一位受访市民准确完整地讲述了六尺巷典故的来龙去脉;现场几名小学生主动背诵了张英家书全文。这种自觉的文化传承现象,让实践队员深受触动。

图为实践团在西郊公园对桐城市民进行随机访谈。李佳倍 供图

线上和线下的问卷调研同样收获颇丰。团队共发放问卷214份,通过数据分析,系统梳理出了桐城文化传承面临的各方面挑战,发现了桐城文化传承存在宣传渠道单一、年轻群体参与度低等问题。对此,团队提出“文化IP+新媒体传播”建议,并联合政府、社区策划设立桐城文化节、桐城文化驿站等,建立桐城文化传承活动常态化参与机制,激发年轻一代兴趣,以推动桐城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创新发展。

图为实践团调研组成员在社区内发放调查问卷。李佳倍 供图

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不仅让团队深入了解了桐城文化传承的现状与挑战,更深刻感受到了传承桐城文化的重要意义与价值。今后,团队将进一步加强对桐城文化的研究与探索,为推动桐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贡献智慧与力量。(通讯员: 李佳倍)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