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红韵桐声传薪火,古今合璧谱华章”调研宣讲实践团队深入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围绕传承桐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主题,展开参观学习、主题宣讲与实地调研,探寻历史文脉,传承红色精神。
青年视角感悟历史文化
为了深入了解桐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团队成员参观了多处桐城历史文化地标。在桐城文庙,队员们参观了棂星门、泮池,在大成殿内肃立瞻仰孔子塑像,并向两侧四配十二哲牌位致礼;在桐城市文化博物馆,队员们近距离观摩了方苞、姚鼐、张英等明清桐城名家书画,探究了桐城派从兴起到衰微的历史脉络。通过实地参观学习,队员们切身感受到桐城浓厚的文化氛围,进一步激发了探索桐城文化传承与创新路径的兴趣和热情。
图为实践团在讲解员引领下参观桐城文庙。李佳倍 供图
为了解桐城市的红色文化资源,团队专程赴渡江战役二野司令部旧址参观学习。这座建筑曾是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百万雄师过大江的中枢。司令部旧址内部那泛黄的作战地图、简陋的通讯设备,以及悬挂在墙上的战斗影像,展现了革命先辈们作战时的艰苦卓绝。“我们应该传承好先辈们的革命精神,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团队成员在参观后感慨道。
青春话语传播文化价值
团队先后走进六尺巷社区、西苑社区、建设社区等多地开展宣讲活动。在六尺巷社区,团队宣讲组成员用桐城方言进行特色宣讲,以六尺巷的典故引入,讲解 “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用邻里纠纷调解的真实案例诠释如何将“礼让和谐”精神融入基层治理。在宣讲的最后,几位队员还为六尺巷社区的居民们唱了一曲黄梅戏经典片段《女驸马》,获得满堂喝彩与掌声。
图为实践团宣讲组成员在六尺巷社区进行理论宣讲。李佳倍 供图
在西苑社区,宣讲组成员讲述了渡江战役中第二野战军的英勇事迹。宣讲通过历史图片、战役地图与人物故事的立体呈现,深深地吸引了社区居民特别是孩子们的注意,让社区的孩子们理解当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播撒下了红色的种子。
实地走访探寻传承路径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团队发现桐城市民对本土历史文化掌握程度普遍较高。在西郊公园随机访谈时,一位受访市民准确完整地讲述了六尺巷典故的来龙去脉;现场几名小学生主动背诵了张英家书全文。这种自觉的文化传承现象,让实践队员深受触动。
图为实践团在西郊公园对桐城市民进行随机访谈。李佳倍 供图
线上和线下的问卷调研同样收获颇丰。团队共发放问卷214份,通过数据分析,系统梳理出了桐城文化传承面临的各方面挑战,发现了桐城文化传承存在宣传渠道单一、年轻群体参与度低等问题。对此,团队提出“文化IP+新媒体传播”建议,并联合政府、社区策划设立桐城文化节、桐城文化驿站等,建立桐城文化传承活动常态化参与机制,激发年轻一代兴趣,以推动桐城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创新发展。
图为实践团调研组成员在社区内发放调查问卷。李佳倍 供图
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不仅让团队深入了解了桐城文化传承的现状与挑战,更深刻感受到了传承桐城文化的重要意义与价值。今后,团队将进一步加强对桐城文化的研究与探索,为推动桐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贡献智慧与力量。(通讯员: 李佳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