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近日,湖北经济学院组织师生社会实践团队寻访学校西迁路线,将学校历史沿革与当今科技发展深度融合,重温艰苦岁月,体悟时代伟力。
为深入挖掘校史中的精神文化资源,彰显校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特有价值,近日,湖北经济学院档案馆组织了“溯江寻忆•红脉传承”社会实践团队考证这段办学历程。队员们沿学校西迁路线从武昌出发,途经宜昌、巴东、恩施、利川,追寻学校西迁办学的足迹,用脚步丈量办学历程,用心灵触摸精神丰碑。
第一站,队员们来到宜昌大撤退纪念园参观,重温峥嵘历史。1938年10月,侵华日军进逼武汉,民生轮船公司总经理、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倾力组织24艘轮船及各类船只,雇用3000余名工人,冒着日寇飞机的狂轰滥炸,在40天的时间里,成功完成了宜昌大撤退这一非常壮举,被称为中国抗战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从大撤退的悲壮到三峡工程的雄奇,我望见了山川间不泯的英雄气!"队员韩冰的感言,道出全体队员们的心声。
图1 实践团队于宜昌大撤退纪念碑前的合影
次日清晨7时,队员们从宜昌出发沿长江西进,搭乘大巴与渡船,辗转四个多小时抵达巴东县楠木园村。在村民向大叔的带领下,队员们沿着泥泞的山间小路,互相搀扶着爬上陡峭的半山腰,走进一间当年师生们租住的老屋,斑驳的砖墙上仍可见学生刻下的“诚毅”二字。离开楠木园,队员们随即乘坐渡船前往巴东县档案馆,档案馆馆员调出几卷珍贵的抗战时期校史档案,泛黄的卷宗静静诉说着,抗战时期湖经人“教书不忘救国,求学即为救国”的激昂篇章。在利川,原利川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吴德成向队员们讲述联中高商迁至利川办学六载坚守教育火种的事迹,队员们真切感受到,大学精神,是烽火硝烟中生生不息的文化血脉,是民族复兴路上永不熄灭的精神炬火。队员张可伊感慨道:“重走母校湖北经济学院的早年西迁路,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先辈的足迹上。”
图2 实践团队查阅校史档案
在恩施鄂西特委旧址,科技赋能红色传承令人瞩目:动画再现烈士何功伟与父诀别场景。这位湖北经济学院前身湖北省立二中的校友,1941年因叛徒出卖被捕。狱中他写下绝笔信:"为天地存正气,为个人全人格,成仁取义,此正其时!"就义前,他高唱《国际歌》步上百级石阶,年仅26岁。队长王麟铖率队员在就义处敬献花篮:"何功伟烈士诞辰110周年,他的赤子之心与坚定信仰,将永励湖经学子!"
图3 实践团队在恩施党员政治生活馆的合影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实践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八十年前那簇在战火中保存的教育火种,在湖北这片红色热土上经一代代革命先辈的努力下,已经蓬勃发展为照耀湖经学子砥砺前行的引路灯塔,在新时代继续传承并发扬厚德博学,经世济民精神灵魂的壮美诗篇。
作 者:刘斯宇 王麟铖 明蓓蓓 罗瑨焜
指导老师:宁密成 张莉
通 讯 员:舒联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