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州金竹嘉园养老社区,一台“罢工”十年的电风扇重新转动起来,老党员林秋芳紧握学生党员的手,连声道谢。这温馨一幕的背后,是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智慧农业工程学院党建引领“五个一·智惠农”特色志愿服务品牌,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智慧农业工程学院以党建为引擎,充分激活团建活力,创新打造“五个一·智惠农”(一颗钉、一腔情、一抹绿、一束光、一团火)特色志愿服务品牌,明确“党支部建在服务链上、党员冲在服务一线”的工作机制,党总支牵头,教工支部与学生支部联动,教师党员担任项目导师,学生党员担任团队骨干,以“钉、情、绿、光、火”五维融合的志愿矩阵,将智慧农业技术与雷锋精神深度融合,在浙里刻下青春印记。
“一颗钉”钻出民生温度
“以前在课本上画电路图,总觉得知识离生活很远。如今帮爷爷奶奶修好电器,才真切体会到专业技能的社会价值。”学生党员眭子禹在社区服务现场说到。“
智慧芯·钉力行”家电义诊团以党员为先锋,十余年来足迹遍布百余个社区乡村,累计修复家电上万件,为群众节省开支数十万元。他们创新“社区点单、支部派单、青年接单”三单制服务模式,把专业技术转化为家门口的民生温度。
“一腔情”注入科技动能
田间地头,植保无人机呼啸而过,精准喷洒药剂。“田野绿·智惠农”志愿服务团队带来的旋耕开沟起垄一体机正在平阳县三门镇番薯田试运作,作业效率提升数倍。这支团队累计推广农业新技术覆盖农田六万余亩,举办农技培训八十余场,惠及农户千余家。“用智慧农机打通机械强农‘最后一公里’,是我们对土地最深沉的热爱。”团队负责人说。
“一抹绿”点燃田间火种
在文成县手持自拍杆的智农学子正进行沉浸式直播。“青春绿·红声传”宣讲团创新“直播+实景”模式,将浙里故事转化为青年喜爱的“青春语言”。
今年暑假,温科暑期社会实践队结合专业所长开启 “田间课堂”,打造的“智绘移动直播间”走进十余个田里地头,对接乡村一线,开展以科技赋能为核心、以党建联建为纽带的互动式科普活动,直播享农作物嫁接、种植、育苗等内容,线上线下吸引观众数万人次。“当指尖触碰到嫁接苗的绒毛,当看到移栽的幼苗挺立田间,才真正理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含义。”队员陈嘉棋的话引发共鸣。
“一束光”照亮协作之路
学院党总支积极践行“党建引领、资源共享、校地融合”理念,整合智农先锋、思政导师、技术骨干等跨学科力量,以“一束光”的热忱,汇聚智慧农业领域的力量。
通过与地方党委共建实体平台,如鹿城区农业具身智能体实验室、龙湾区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等,构建“理论联学、品牌联创、平台联建、项目联培、活动联办、资源联享”的“六联”机制。在实验室里,由党员教师领衔、学生党员参与的科研团队正调试最新农机装备,这些成果直接对接地方需求,破解山区生产难题。
“一团火”赋能城乡新貌
智慧农业的成果如何反哺城市建设?“智农情·强城梦”志愿服务团将服务半径从乡村拓展到城市社区,温科学子们发挥专业所长,参与社区绿色空间智慧化改造、智惠医行药材分类系统优化等项目,改造后的公共空间居民满意度超90%。
据悉,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五个一·智惠农“志愿服务品牌田间“智”变效益显著,农业生产效率提升30%,带动农户增收百万余元;学生党员数量逐年递增,志愿服务参与率达80%,获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奖项十余项;三单制服务闭环管理、校社家适老服务网络构建,让暑期实践转化为长效生态。
校党委书记蔡联群说:“将课堂延伸至田埂地头,让学生‘沾满泥土’,方能深植‘三农’情怀。”当智慧农机在田野轰鸣,当红色电波在云端激荡,温州科技职业学院青年正以党建红引领青春绿,以青春志愿之名,与时代同频共振。
来源: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通讯员:马格荔、魏燕、陈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