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音乐学院 “镀具匠新” 团队:以科技赋能音乐产业,用匠心传递社会暖流

四川音乐学院 “镀具匠新” 团队:以科技赋能音乐产业,用匠心传递社会暖流

来源:大众网 2025-08-05 14:5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乐器作为音乐表达的核心载体,其品质直接影响着音乐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在音乐教育普及与文化需求升级的当下,乐器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但音质参差、寿命较短、价格偏高等行业痛点,却成为阻碍音乐爱好者亲近艺术的 “拦路虎”。在此背景下,四川音乐学院 “镀具匠新” 团队挺身而出,凭借对乐器镀层工艺的创新改良,以 “科技 + 艺术” 的融合之力,为音乐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更在普惠教育、绿色转型、就业促进等领域彰显出多元社会价值。

以初心破难题,让好乐器走进寻常百姓家

“让更多人用得起好乐器”,是四川音乐学院 “镀具匠新” 团队的初心。长期以来,传统金属乐器镀层易氧化、音质不稳定、维护成本高的问题,不仅困扰着演奏者,更让许多普通音乐学习者望而却步。团队从核心的镀层工艺入手,历经反复试验实现技术升级 —— 在保持市场中端价格的基础上,大幅提升了乐器的音质稳定性、抗腐蚀性和耐磨性。

这一突破直接破解了行业 “入门门槛高” 的难题。如今,经团队改良的乐器已成功入驻四川瑞声琴行、灏越文化艺术学校等机构,让普通学习者能以亲民成本获得高品质演奏体验,为音乐教育普惠化搭建起坚实桥梁,让更多人有机会触摸音乐的温度。

以技术促转型,引领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在推动行业绿色转型方面,四川音乐学院 “镀具匠新” 团队的实践同样具有标杆意义。传统水镀工艺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而团队创新研发的真空镀层技术,从源头上摒弃了这一弊端,有效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据测算,该技术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9.21 吨。

此外,团队还积极推动资源循环利用,计划回收 1859 件废旧乐器进行再加工。这一系列 “绿色制造” 举措,不仅响应了国家 “双碳” 战略,更为乐器制造业的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引领行业向环保、高效方向加速转型。

以责任显担当,多维释放社会价值

就业促进与社会参与,是四川音乐学院 “镀具匠新” 团队社会价值的重要延伸。截至 2025 年 6 月,项目已直接或间接带动 30 人就业,同时拉动上下游产业链新增多个岗位,为社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工作机会。

在文化传播领域,团队依托专业优势,累计开展 12 场音乐科普讲座,覆盖人数超 3500 人次,通过普及乐器保养知识、传播音乐文化,让更多人感受艺术魅力,提升公众音乐素养。值得一提的是,在阿坝州等地的实践中,团队改良的乐器还助力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地域文化发展注入了鲜活活力。

从破解行业痛点到推动绿色转型,从促进就业到助力文化传承,四川音乐学院 “镀具匠新” 团队以小小的镀层为起点,串联起产业革新与社会价值的多重维度。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推广,这支来自四川音乐学院的团队或将持续为音乐产业赋能,让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之花,在普惠教育、文化传承、绿色发展的土壤中绽放出更绚丽的光彩。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