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传情,剪韵寻根 —“绘梦千村 执笔新篇”社会实践团吉林调研纪实

笔墨传情,剪韵寻根 —“绘梦千村 执笔新篇”社会实践团吉林调研纪实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8-05 11:0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山东科技大学“绘梦千村,执笔新篇”乡村振兴实践团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深入了解乡村文化与发展现状,积极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合照

实践团走进吉林省天缘文化有限公司,沉浸式探访书法文化的传承脉络与传播路径。这家企业以书法文创为载体、以作品展览为窗口,让笔走龙蛇的墨香融入现代生活,让底蕴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土壤中扎根生长,绽放出蓬勃的生命力。

此行中,实践团成员深入学习企业的创新实践经验,围绕文化传承的时代命题与发展路径展开深度研讨,更清晰地认识到:书法文化的传播不仅是技艺的传递,更是精神的延续。未来,团队将致力于将所学所思转化为实践动力,探索更贴近时代、更贴近大众的传播方式,让书法这一千年国粹在当代社会焕发更持久的光彩。

图为队员与石老师畅谈瞬间

在公主岭市文化馆,实践团成员邂逅满族剪纸这一璀璨的非遗明珠。非遗传承人闫雪玲以纸为媒、以剪为笔,指尖流转间,一幅幅作品栩栩如生 —— 或展现满族节庆习俗,或勾勒山林游牧风情,将民族文化底蕴与生活智慧刻画得淋漓尽致。通过与闫老师的交流,队员们更直观地感受到非遗传承的紧迫性:唯有让古老技艺融入现代生活,才能让文化根脉代代相传。

图为队员访谈闫雪玲老师

在公主岭市博物馆,聚兴泉古法酿造的工艺流程以生动的展陈方式铺展开来:从 “踩曲” 时顺应节气的原料配比,到 “拌料” 中代代相传的火候拿捏,从 “摊凉” 时对温度的精准把控,到 “堆积”“入窖” 里藏着的微生物密码,再到 “蒸馏” 环节凝结的匠心巧思,每一步工序都镌刻着当地工匠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对技艺的坚守。这些延续百年的酿造智慧,不仅是吉林乡村手工业发展史的鲜活注脚,更承载着北方农耕文明中 “天人共生” 的文化基因。

图为公主岭市聚兴泉古法酿造流程

这场文化之旅,让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的底色是文化振兴,而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从传统中汲取养分,在当代土壤中扎根生长。下一步,团队将带着这份对文化传承的思考,探索书法、剪纸、古法酿造等传统元素与乡村发展的结合点,尝试以青年视角搭建 “传统技艺 + 现代传播” 的桥梁,让更多人看见公主岭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乡村文化在振兴之路上绽放更持久的光彩。(通讯员:陆雯婷)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