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史脉 传薪火: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学子走进晋城烈士陵园纪实

触史脉 传薪火: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学子走进晋城烈士陵园纪实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8-05 11:1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管理学院“品端学粹,鸿鹄凌云”实践团队于2025年7月11日前往晋城市烈士陵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庄严肃穆的陵园中,回顾革命历史,汲取奋进力量,让伟大革命精神激励青年在民族复兴路上奋勇前行。

(图为线下实践队员合照 韩梦瑶提供)

一、初识陵园:筑牢红色记忆基础

抵达烈士陵园后,实践成员通过研读陵园史料、追溯先烈事迹,沉浸式触摸这片红色土地的厚重肌理。行至纪念碑广场,众人手捧素花,将对先烈的崇敬与哀思凝注于朵朵芬芳间。期间偶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高中师生,双方携手参与了默哀、升旗、唱国歌、宣誓、献花等仪式——国歌声响彻广场,誓言似能震落晨露。这不仅是对先烈的深切追思,更化作一场直抵灵魂的精神洗礼。实践成员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如春芽破土般生长,传承红色基因的信念也在仪式余韵中淬炼成钢。

(图为实践队员杨承儒,赵家诚,韩梦瑶在纪念碑前献花鞠躬 韩梦瑶提供)

二、史料学习:在文物中触摸历史温度

随后,实践成员步入纪念馆,沿历史时间线有序参观。面对锈迹斑斑的武器、泛黄的历史照片与先烈的旧军装,大家驻足良久,仿佛能触到当年的硝烟,感受到先烈的热血与温度。听着讲解员激情澎湃的讲述,队员们对革命精神的认同愈发深刻,更以先烈为镜,化崇敬为担当,传承其用生命守护的理想信念。

(图为实践成员观看《土改》《参军》《支前》情景短剧 韩梦瑶提供)

此外,实践队员向同行成员开展问卷调查,这种创新互动让先烈精神在青年深度参与中更具感染力,推动红色教育从情感共鸣延伸至思想共鸣,引导青年将敬意转化为清晰的价值认知与行动自觉,让红色基因在代际传递中始终蓬勃有力。

(图为实践成员李雨婷向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 韩梦瑶提供)

现场祭扫:以行动寄托深切哀思

(图为实践成员郭雅楠,盛可怡在纪念碑前擦拭并进行打扫 韩梦瑶提供)

展馆参观结束后,实践成员沿陵园步道缓步踏入烈士墓区。大家手持扫帚,细细清扫墓前积叶,指尖轻拭碑上微尘——每一次俯身,都是对先烈的无声致敬,让一方方墓碑在洁净中更显凛然肃穆。拂去尘埃的刹那,心灵也似被清泉涤荡,愈发澄澈。这种沉浸式的缅怀,让沉睡的历史记忆在墓碑前渐渐苏醒、愈发清晰,在代代相传中始终葆有穿透时光的清澈与力量,更化作无声的感召,激励青年以实干承接先烈未竟的事业,以昂扬之姿扛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图为实践成员在晋城烈士纪念馆前合影 韩梦瑶提供)

在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品端学粹,鸿鹄凌云”实践队以实际行动与历史深情相汇,深切缅怀革命先烈。每一次俯身、每一回凝视,都使大家对先烈奉献精神的理解愈发深刻,也更清晰认知到今日幸福源于先烈热血生命的托举。展望前路,成员们将把这份感悟化为前行引擎,以先烈为熠熠灯塔,在学与行的漫途中传承红色基因,勇扛时代赋予的使命重担,用踏实奋进的脚步,告慰先烈不朽英魂。(通讯员 韩梦瑶)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