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见”到“守护”:泉州师范学院学子用陪伴点亮留守儿童的心房

从“看见”到“守护”:泉州师范学院学子用陪伴点亮留守儿童的心房

来源:鹰潭新闻网 2025-08-04 16:2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响应福建团省委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2025年7月11日至7月31日,泉州师范学院涌泉支教普法队远赴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开展了为期21天的支教普法活动。在武定县金沙社区,21天的暑期时光里,队员们与当地留守儿童结下了一段特殊的缘分。他们带着对留守儿童内心成长的关注,用走访调研的真实数据为基,以真诚陪伴为笔,在孩子们的心田上写下了温暖的注脚。

初入社区,队员们在备课之余就将走访调研作为此行的重要任务。民居里的攀谈,让队员们对每个家庭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孩子们低头绞动衣角的羞涩,“想念父母却不敢说”的轻声呢喃,更让队员们坚定了“不只支教,更要暖心”的信念。

上图为队员们与正心社工的工作人员一起走访调研的场景 (黄恩榕供图)

课堂因此有了不一样的模样。音乐课上,孩子们唱起“芒果花开”,让思念随着歌声传遍社区;心理课上的“情绪盲盒”游戏,让每一位孩子们正视自己的情绪,将思念和爱意倾诉出来。

针对留守儿童可能面临的成长困惑,队员们把关爱融入实践。防校园欺凌课堂上,情景剧取代了枯燥的法条讲解,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明白“旁观者也能成为守护者”;反拐卖模拟演练里,印着“你很重要,我们会找到你”的安全联系卡,被孩子们紧紧攥在手心。这些互动中,队员们用平视的姿态告诉孩子:“你不是一个人。”

临别之际,孩子们一幅幅充满爱意的画,一首首童真的诗歌,成了最珍贵的礼物。孩子们都在问“老师,你还会来吗?”21天的相处,让队员们与孩子们都培养出了深厚的感情,这让队员们深深体会到,留守儿童更需要的是关心和守护。

上图为队员们送孩子们回家的场景(张馨予供图)

上图为队员们与孩子们的合照(林诗婷供图)

21天的时光虽短,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被看见”的种子。正如队员们在总结中所说:“暑期‘三下乡’的意义,不在于我们‘改变’了多少,而在于让孩子们多了一份关爱和温暖”这份温暖的记忆,终将像社区角落的蒲公英,朝着光的方向,伴孩子们用力生长。(泉州师范学院23级汉语言文学,石希媛)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