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方民族大学“同心石榴籽·青语‘道中华’”宣讲团深入宁夏吴忠市同心县、利通区等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宣讲团以青春之语“道中华”,借助红色洗礼、故事宣讲、文化互动、暖心服务等多样形式,在基层沃土上深耕厚植民族团结的根基,生动践行并有效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红色沃土忆峥嵘,青春赓续报国志
7月20日,团队八名成员到访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同心县红军西征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大家凝望馆内珍贵文物,聆听红军西征的战略决策、党的民族政策早期实践典范——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等革命往事。张月英、苏玉梅等本地红军战士的事迹,让队员们深切体会到先辈的理想信念。核心展厅氛围庄严,指导老师周蕴带领全体队员肃立其间,在感悟革命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党员队员重温入党誓词,誓言铿锵、初心如磐;其他队员神情肃穆,信念愈发坚定。队员们纷纷表示,这堂“行走的思政课”筑牢了信仰之基,更激发了报效家国的青春壮志。
巧手童心塑团结,豫园深处访真情
7月22日上午,团队走进多民族聚居的同心县豫园社区。宣讲员以“青语”生动讲述“半条被子”故事,阐释“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深刻内涵,孩子们听得专注入神,小脸上满是认真。另一组成员访谈“七彩假期”志愿者,了解其守护民族地区儿童成长的奉献故事。在手工互动环节,成员们俯身指导孩子们用彩泥捏章鱼,欢声笑语中传递友爱;随后的课业辅导,更将共同体意识融入日常关怀,让“石榴籽”精神在幼小心田生根发芽。
青语薪火育新苗,李堡同筑中华梦
7月22日下午,团队来到同心县兴隆乡李堡村,联合西部计划志愿者与返乡大学生共同开展活动。活动伊始,常佳雨先带领孩子们动手做手工,一起折出爱心,在指尖的互动中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手工之后,“道中华”故事会温情开讲。苏琴先讲述“库尔班大叔上北京”的佳话,让孩子们感受跨越民族的深厚情谊;孟书羽再深情重现“半条被子”的故事,传递患难与共的温暖;随后通过互动问答,进一步帮孩子们深化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解。最后,趣味套圈游戏登场,现场热情被彻底点燃,孩子们在欢笑中尽享欢乐,为这场活动画上了热闹的句号。对此,兴隆乡党委副书记马晓媛称赞:“大学生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活力!”
同心老兵聚金园,代际传承家国情
7月23日,团队走进吴忠市金花园社区,与社区“铁班长”志愿服务队携手,共话军民鱼水情、共叙民族团结谊。活动伊始,马国荣带领退伍军人和孩子们一同制作粘土鸭子,指尖互动间满是温情。随后,宣讲环节温情开启:陈正彪、苏颖、孟书羽用青春话语生动演绎“胡服骑射”“草原英雄小姐妹”“半条被子”等经典故事,深深触动在场每一个人,引发强烈共鸣。宣讲结束后,退伍军人在画卷上写下对祖国的深情祝福,团队则通过问卷、访谈与趣味游戏,搭建起跨越年龄与民族的沟通桥梁。多样的互动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暖流在社区里静静涌动,久久不息。
此次宁夏基层行,北方民族大学“同心石榴籽·青语‘道中华’”宣讲团以青春作笔、以实践为墨,生动书写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青春画卷。他们于红色圣地夯实信仰根基,在社区乡村用青年之声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和民族团结故事,通过互动体验推动情感交融,借助精准服务传递共同体的温暖。青年学子们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厚植家国情怀,以“可感知、可触碰、可体会”的青春举措,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了强劲的青春力量,充分展现了“石榴籽”精神的时代活力与旺盛生命力。(供稿:苏颖、孟书羽;供图:北方民族大学“同心石榴籽·青语‘道中华’”宣讲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