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1日至31日,中国计量大学法学院蓝盾护未实践调研团赴杭州、台州、衢州等地,开展未成年人保护主题社会实践。团队积极响应2025年《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实施及省司法厅"法育青蓝"专项行动号召,实践调研聚焦"立执司守"联动机制建设。通过走访检察院、公安执法办案中心、看守所、青少年司法社会服务中心等八大类政法和社工机构,系统调研未成年人案件全流程办理以及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具体内容。同时,本次实践中,团队以深度访谈、参与专题座谈、发放问卷等形式深入研究,进一步了解未保工作现状。此外,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创新实践,例如辅助青少年模拟法庭、专题普法授课、特殊儿童公益活动等,并且制作相关活动推文和视频,扩大社会影响力。一系列实践活动紧扣未成年人"六位一体”保护建设需求,致力于为未成年人保护以及犯罪预防法治保障机制注入青春新动能。
第一章:常山检察的温情守护
7月21日,团队走进常山县人民检察院“检爱·护U工作室”。工作室名称融合当地特产胡柚元素,体现司法保护的地域特色。根据检察官介绍,该院通过普法教育、知识竞赛等活动提升未成年人法治意识。
在采访过程中,团队重点关注到全省首例未成年人姓名权支持起诉案:非婚生子女小天因父母推诿,12年未能落户,上学就医受阻。检察院联合民政、公安等部门调查后,支持其以侵犯姓名权起诉父母。法院最终判决父母限期办理户籍登记,解决小天身份困境。此案推动全省开展专项治理行动。
同时,在双方的深入探讨中,检察官同时指出当前存在着巨大的挑战。宾馆违规接纳未成年人案件因时间跨度长、登记材料缺失导致取证难;留守儿童分布分散,青春期男孩缺乏监管易引发犯罪隐患;未检工作跨部门协作难度大,强制报告制度落实存在阻力。
第二章:温岭实践的创新探索
专业化场所建设
在公安执法办案中心,警方使用“绿黄橙红”四色衣服标识涉罪未成年人,穿黄色衣服者享有特殊监护流程。同时,在这里未成年人还特别设有询问室,让暖心关怀与公正执法有机结合。在温岭市看守所有着全国首个羁押场所内设立的“浙里花开·守未”工作室,以暖色调设计打破传统冰冷感,专业心理咨询师为涉罪未成年人提供心理疏导。而来到青少年司法社会服务中心,最特别的是,“心芽”项目帮扶受侵害未成年人,检察官与“五老”社工共同构建未成年人保护体系。中心工作人员坦言:“让受侵孩子重新面对社会是极大挑战。”
家庭教育革新
“家庭”是未成年人六位一体保护体系的第一位,但目前来看,存在许多家庭没有应有的监护力。在温岭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暖色调调解室,专业心理咨询设备,发泄室甚至是其他的专业场域应有尽有。中心每周会给前来求助的家长提供指导,还会定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讲座,给家庭智理提供专业化支撑。墙上一面“搭建教育桥梁,共育家庭希望”锦旗背后是江女士的亲身经历。其女因腿伤厌学,夫妻打骂无效。参加中心家庭教育研修班后,江女士转变教育理念,孩子重返校园获得巨大进步。
专题座谈破题
专题座谈会上,台州各地检察官倾情分享,也让我们的主题愈发明晰。台州市人民检察院汪志军专委指出:电竞酒店等新兴业态存在责任主体模糊问题,“谁发证谁管”原则在交叉领域失灵。温岭市通过“强制报告协作机制”“扶苗系统”破解监管难题。温岭市人民检察院叶兴智专委强调:“围绕‘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才能化解困境。”季晶晶主任则揭示未成年人工作的深层问题,89%涉罪未成年人来自流动人口家庭,反映教育资源不均,身份认同感差等社会矛盾。
第三章:西湖模式的数字赋能
智慧监督实践
7月29日,团队走进西湖区人民检察院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检察官向我们展示“数字监督模型”——通过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开发的系统,精准识别未成年人违规进入网吧、电竞酒店等禁入场所行为,大幅提升监督效率,该模型已在全国百所检察院推广使用。
品牌普法创新
经过数年发展,西湖区未检品牌“西子姐姐”已经卓有成效,近来成为辖区普法核心载体,制作50期法治视频和“西子FM”广播节目,开展防性侵、反诈骗、校园欺凌等专题普法课程等。同时基地配备模拟法庭、禁毒VR体验区,以及各类互动普法设备等,年接待数十批中小学学生。
现实困境剖析
在交谈过程中,检察官也向我们直言未检工作难点,网络侵害案件无法批量确认未成年人身份致举证难;基层院推动公益诉讼的权限受限;督促监护令遭家长漠视形同虚设等等。未成年人保护丞待各组织,各部门主体携手共进!
第四章:青春力量的法治实践
7月30日,团队成员在杭州孤独症儿童成长帮扶中心开展公益服务。在美术教室,孩子们创作的艺术作品传递真挚情感,展现了这群孩子的奇思妙想;特教课堂中,团队成员见证老师和孩子们互动交流的每一步;游戏课上,队员们看到孩子的委屈和愉悦似乎就在一瞬间。“这些孩子对细节的关注力和执着远超想象,但表达方式与众不同。”特教老师的专业坚守诠释了“用专业融化孤独”的守护誓言。
7月31日,团队成员在西子姐姐法治教育基地协助开展“做自己的守护天使”防性侵普法课程。活动中,检察官以“做自己的守护天使”为主题,借助“我说你做”“情景互动”等趣味环节让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加深了对自我保护重要性的认知。检察官还结合了法律条文,并选取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案例,用鲜活的事实提醒同学们:安全防范不仅要警惕陌生人的潜在威胁,更要重视熟人作案的高概率风险,切勿因放松警惕而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针对“遭遇性侵该如何应对”这一关键问题,检察官总结出简洁易记的“NO”“OFF”“TALK”的三个步骤,便于同学们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8月3日,团队成员在温岭市人大代表联络总站参与协助青少年模拟法庭的开展。活动现场,团队成员积极投入,与参与模拟法庭的青少年们进行了初步交流,了解他们的背景与想法。活动间隙,团队与温岭市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入沟通,双方围绕后续拟开展的、以“双盾探险家:闯关安全岛”为主题的未成年保护互动课程,细致规划了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了课程目标与推进步骤。
当常山检察官为“黑户”儿童叩开法律之门,当温岭看守所暖光灯照亮涉罪少年归途,当西湖“数字监督模型”锁定潜在风险——这些真实片段折射出浙江未成年人保护的多元探索。“从未成年人案件全流程调研到特殊群体关爱,我们体会到保护体系需要多方合力。”团队后续将就未成年人检察公益诉讼线索发现难、新业态监管盲区等问题向官方提出建议案。
正如团队成员在温岭市看守所合影背后的感悟:“守护未来,需要制度铠甲与温柔之网的双重力量。”这支年轻的“蓝盾护未”队伍,正以专业与温度书写新时代青年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