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搭桥连故土,代言聚力焕新声:湖南师大学子赴衡阳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双语搭桥连故土,代言聚力焕新声:湖南师大学子赴衡阳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8-04 15:5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实践团成员参观湖南渣江米粉产业有限公司

同学们展示家乡美食绘画作品

结营仪式合照

为探索双语教学赋能乡村文化传播的新路径,培育青少年成为家乡文化的“乡土代言人”,近日,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知行沃乡土,语露润盐田”暑期社会实践团于衡阳县渣江镇开展为期14天的调研实践活动。实践团通过双语课堂、实地走访、深度访谈等方式,为乡土文化搭建起对外传播的新渠道,探索乡村文化创新传播的有效路径。

双语课堂是文化传播的“活教材”。实践团以渣江镇本土文化为内核,设计了“风味美食”“风景人文”等系列双语课程。实践团采用多元的课堂形式,鼓励学生通过“图画+英语”、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展现家乡的魅力。在课堂上,实践团成员向学生介绍如何用英语讲述渣江米粉、衡阳鱼丸等当地特色美食,以及南岳衡山、石鼓书院等代表性自然人文景点。原本抽象的方言词汇与乡土记忆,在双语转换中变得生动可触。

乡土代言人是文化传承的“新力量”。实践团通过前期调研发现,渣江镇学生与家长都高度认同本土文化价值,渴望将其传播出去,但“不知如何让更多人了解渣江”成为普遍难题。为此,实践团开展前期系列调研工作,实践团成员前往湖南渣江米粉产业有限公司,参观米粉成形、烘干、包装等生产环节;走访玉麟文化园、文德烈士公园等当地代表性文化地标,为“培育乡土代言人”项目收集丰富素材。实践团还分别针对学生与学生家长进行了多轮问卷调研和访谈,深入了解他们在乡土文化认知程度、双语表达能力以及传播意愿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困难。在“英语话家乡”系列课程的最后一节课,学生们积极上台,用英语介绍家乡的文化与美食,赢得了实践团成员和学校老师的阵阵掌声。

深耕乡土,收获的不仅是经验更是方向。实践团队长表示,此次调研收集了涵盖产业、文化资源、目标群体诉求与难点等维度的第一手资料,验证了双语教学在乡村文化传播中的可行性,也凸显了“培育乡土代言人”项目的重要性。下一步,实践团将整理调研数据,提炼“双语+乡土文化”的教学模式,让更多青少年成为家乡文化的传播者,助力渣江特色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图:杨尚英 许佳怡 文:刘奕君 彭玉淳)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