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雁领航,菌香引路——山东科技大学实践团探寻夏格庄镇人才回流赋能现代农业新路径

归雁领航,菌香引路——山东科技大学实践团探寻夏格庄镇人才回流赋能现代农业新路径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8-04 15:5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深入学习贯彻乡村振兴战略,传承农耕文明与新时代“三农”精神,着力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青年人才队伍。近日,由山东科技大学学生会组成的“青禾筑梦”实践团走进莱西市夏格庄镇,通过走访万亩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与返乡创业人才交流、开展特色农业产业座谈等方式,探寻当地依托人才回流激活现代农业的生动实践。此次实践让青年学子们汲取奋进力量,坚定了服务乡村振兴的信念。

图 1农产品展厅合影 张珂铭摄

7月20日下午,“青禾筑梦”实践团队抵达莱西夏格庄镇金丰公社,在农办负责人刘磊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们走进“夏农惠”农产品展示区,琳琅满目的特色农产品,彰显着当地农业发展的深厚底气。随后,团队成员体验了直播销售农产品的过程,深刻感受了电商直播为农产品销售带来的全新活力。

图 2电商直播间带货 李明扬摄

傍晚时分,实践团队来到当地羊肚菌种植基地,尽管此时并非羊肚菌生长季节,但大棚内辣椒、茄子、西红柿等时令蔬菜长势喜人。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是葛浩顺书记当年带领村民打破贫困困局的起点。

“以前村里没产业,大家守着薄田过日子。”基地负责人陈德海向实践队员介绍,多年前葛书记看到羊肚菌种植的潜力后,顶着“没经验、怕失败”的压力,自掏腰包先行试种,并带领大家逐步摸索。作为“红色合伙人”之一的陈哥,也全身心投入基地运营。如今,曾经的试验田已扩展成规模化种植基地,不仅为高龄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更带动周边形成菌菇种植产业链,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菌”。

图 3羊肚菌基地与负责人交流 曾轶晟摄

当地采用“一地多用”的科学种植模式,实现土地高效利用。实践队员了解到,大棚一年中仅有8、9、10月处于空闲状态,其余时间会根据季节交替种植羊肚菌和各类蔬菜。这种模式既增加了经济收益,让土地发挥最大价值,又通过作物轮作改善土壤肥力,实现循环农业的生态效益。同时,基地运营为村民提供稳定就业岗位,产生良好社会效益。从“大胆尝试”到“带动发展”,这片土地见证了返乡人才的担当,也展现出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

图 4考察“一地多用”大棚 郑琪摄

7月21日上午,“青禾筑梦”实践团队抵达夏格庄镇渭田村。山东省红色宣讲员赵彬老师带队深入田间,考察作物长势,聚焦当地人才培养与产能提升展开讲解。

在示范田边,赵老师结合实例阐释了夏格庄镇传承优良传统、坚持实践创新的发展理念,并着重强调人才对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他指出,夏格庄镇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既要鼓励青年学成回报家乡,更要以诚意和优渥环境吸引人才回流反哺。“红色合伙人”计划便是重要举措之一,通过汇聚各方人才力量,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图 5宣讲员赵彬老师讲解农业知识 李明扬摄

葛浩顺书记放弃城里高薪工作,返乡将小小的羊肚菌打造成带动村民致富的“金疙瘩”。渭田村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充分体现当地对青年的重视。这片曾因青壮年外流而略显沉寂的土地,如今正靠着“归雁”领航、菌香引路,趟出一条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实践期间,团队成员系统梳理调研成果,将人才回流政策、产业适配经验与基层治理创新等内容整合,形成实践报告,并反馈给当地政府。团队负责人表示:“此次实践让我们看到乡村振兴的巨大潜力。未来,我们希望运用专业知识,通过校地合作平台,助力家乡完善人才返乡扶持体系。把可复制经验推广至胶东半岛乃至黄河流域的农业主产区,让特色农业发展的夏格庄样本释放更广泛的辐射效应。”(通讯员:吕振辉、谭奥文、张珂铭)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