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华北地区遭遇大范围强降雨侵袭,北京、保定、承德等多地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地区出现特大暴雨,防洪形势严峻复杂。铁路部门闻“汛”而动、积极作为,凭借专业、高效、精准的举措全力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彰显了高度的责任感与强大的应急处置能力,为列车准点、安全运行筑牢了坚实屏障。
科学研判,下好防汛“先手棋”。铁路部门以精准研判、科学防控筑牢防汛安全防线,为应对复杂雨情,铁路部门与气象、水利等部门构建联动机制,通过实时分析数据精准预测风险。例如,在面对强降雨,中国铁路北京局济源有限公司对京承、京包等重点线路果断采取封锁、限速、停运等措施,既保障安全又减少对出行的影响。铁路部门加大运用科技手段,借助轨道检测车、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等先进技术动态监测设备状态,严格执行雨量警戒和“扣停拦”制度,并备足抢险物资、安排人员随时待命。这种超前预警、主动避险、科技赋能、协同联动的全方位防控策略,有效将潜在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充分彰显了对旅客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负责与对安全底线的坚定坚守。
暖心服务,撑起旅客“安心伞”。在保障运输安全的同时,铁路部门始终将旅客安全与出行体验放在核心位置,以人性化、精细化服务理念,打造温馨舒适的出行环境。如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在京津冀各大客运站提前谋划,备足沙袋、挡水板等防洪物资,在进站口、天桥、地道等关键区域铺设防滑地垫,增派工作人员加强旅客乘降组织和问询解答。又如承德市部分地区停水时,承德南站迅速在服务台为旅客提供免费矿泉水;涿州东站针对车站至城区路段积水问题,积极协调地方政府,调集消防车、大巴车等开辟安全转运通道,确保旅客顺利出站。这些细微举措,充分体现了铁路部门“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为旅客打造了出行温馨港湾,也展现了应对突发情况的快速反应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以细为要,筑牢安全“防护盾”。在防洪防汛的严峻挑战面前,铁路部门组织各设备单位强化雨中雨后巡查看守,建立严密的巡查记录与隐患排查机制,对线路几何尺寸、轨道结构、路基稳定性等进行全面检测——通过无损检测技术排查轨道和桥梁关键部位的隐蔽缺陷,借助地质勘探技术精准评估路基承载能力,不放过任何细微隐患;同时,高度重视周边环境风险,搭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对沿线山体滑坡、泥石流易发区实施实时动态监控,发现异常立即预警处置。这一系列贯穿设备本体与周边环境、覆盖巡查检测与应急响应的全链条举措,既彰显了铁路部门对安全工作的极致严谨,更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为铁路运输的长久安全稳定构筑起坚不可摧的“防护盾”。
铁路部门在防洪防汛中展现的专业素养、担当精神和高效执行力,赢得社会广泛赞誉。未来,相信铁路部门将持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自然灾害应对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安全、高效、便捷的运输服务。(文:张登登、马明晶、张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