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为引导青年学子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挺膺担当使命,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同学们怀揣着求知与热忱,于7月20日赴安徽无为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且意义非凡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用四天的时间谱写了一段融合产业观察、红色研学和志愿宣传等丰富内容于一体的生动实践篇章。
暑期实践启新程,青春反诈进社区
首日,实践团队员们来到无城镇仓头养老院和滨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养老院的老人和社区暑托班的孩子们开展了两场别开生面的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志愿宣传活动。在仓头养老院,实践团联合社区民警,通过案例讲述、政策咨询、散发单页等方式帮助老人们守住自己的“钱袋子”、筑起防诈反诈的“安全墙”。
在滨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践团队员们为社区暑托班里的小朋友和暑期“返家乡”的大学生志愿者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防诈反诈公开课。实践团队员曹皓哲同学结合近期高发的诈骗典型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小朋友们和“大朋友们”揭示了新型网络诈骗的类型,重点突出了诈骗分子的话术特点、作案手法和识别关键,并搭配各种真实案例,提醒小朋友们和“大朋友们”务必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遇到钱财及短信的推销时一定要时刻保持警惕。让小朋友们和“大朋友们”学会辨别骗局,将反诈意识深植心间。
访和美忠台承红脉,探双馆文脉溯初心
次日的实践行程浸润着红色底蕴与文化内涵。
实践团首先来到陡沟镇忠台村,踏访忠台村和美乡村建设。在参访过程中,同学们围坐在倪合台烈士后代、老党员倪进福爷爷的身边,认真聆听倪进福爷爷娓娓讲述他的父辈们在解放战争时期,为了革命胜利和民族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壮烈革命故事和他建国后在村干部的工作岗位上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先进事迹。一个个战火中挺立的身影、为信仰而牺牲的壮举,以及倪进福爷爷敬业工作的先进事迹,在他的讲述中变得栩栩如生、仿若再现。在场的青年无不深受震撼,仿佛真的穿越了时空,真切触摸到革命先辈们那份滚烫的家国情怀、深刻领悟到爱岗尽责在个人发展乃至时代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随后,队员们跟随忠台村村支书李海梅书记踏访忠台村社会主义和美乡村的美丽村容村貌。在参观过程中,她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忠台村和美乡村的建设规划:从村庄颜值的焕然一新到特色产业的茁壮成长,从文化根脉的深入挖掘到村民生活的节节攀升,李海梅书记的细致讲解,让同学们对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有了真切而具体的感知。最后,她引领大家步入乡愁记忆馆,馆内陈列的一幅幅老照片,无不镌刻着先辈们的革命历程与奋斗印记。李海梅书记紧扣这些红色史实,再次深情讲述先辈们为革命事业一往无前、倾尽所有的崇高精神,让红色基因在同学们的心中牢牢扎根。
下午,实践团队员们依次寻访了无为博物馆和新四军第七师纪念馆。
在无为博物馆的展陈间里,从千百年前破土而出的青铜器、古陶瓷,到近现代记录城市变迁的岁月印记,每一件展品都如沉默的讲述者,静静串联起这座城的悠悠过往,流淌着不曾断代的千年文脉;在新四军第七师纪念馆内,实践团重温七师抗战故事,感受军民鱼水深情。泛黄的史料静静诉说着岁月沧桑,复原的场景生动复刻着往昔峥嵘。革命先辈们为民族革命与人民解放挺身而出、舍生取义的光辉事迹,恰似一幅幅鲜活的画卷在实践团队员眼前徐徐铺展,让那段浴血奋战的历史有了可触可感的温度。
博物馆内的历史低语,如无形的丝线牵引着千年文脉的传承,让那些镌刻在器物上的智慧、流淌在时光里的风骨,在实践团成员心中愈发清晰。这份跨越时空的对话,不仅加深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更让源自血脉深处的民族自豪感如星火般炽热,化作对文化传承的自觉与担当;新四军第七师纪念馆内的 “红色课堂”,如春雨般浸润心田,让 “铁心向党” 的精神悄然融入实践团队员们的血脉,成为激荡青春的信仰力量。
科技为笔绘智造宏图,创新作墨书乡村新篇
第三天的实践内容,与队员们在校深耕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两大专业高度契合。大家循着专业脉络一路探访:先是走进无为比亚迪产业园,在民族智造的前沿阵地触摸新能源汽车与智能制造的融合脉动;继而深入石涧镇下庄村的明伟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于田间地头见证工业机器自动化技术为传统农业注入的创新动能;最终队员们驻足于无为市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在产业与乡村的联动布局中,探寻专业技能服务区域发展的实践路径。
在无为比亚迪产业园,实践队员们循着工作人员的讲解深入探访:从早期深耕电池技术的厚积薄发,到勇闯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的跨越式突破,再到如今稳居国内龙头、跻身世界前列的行业地位,比亚迪的发展轨迹清晰勾勒出民族车企的奋进之路,更彰显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磅礴伟力。作为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的学子,眼前的一切让大家深刻体悟:科技创新正是新能源汽车与智能制造领域破浪前行的关键引擎。在动力电池事业群展厅,刀片电池从研发攻坚到量产落地的历程徐徐展开;在智能化生产线上,高度自动化的流程与精密运作的工业机器人协同作业,每一个环节都跳动着科技创新的脉搏。这里,不仅是国产新能源汽车高效发展的缩影,更是民族车企在智能制造领域硬核实力的生动注脚,让队员们真切触摸到 “中国智造” 的强劲动能。
在石涧镇下庄村的明伟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实践团近距离探访了北斗导航插秧机、植保无人机、智能播种机等智慧农机设备。这些带着 “工业基因” 的现代化装备,正以精准作业、高效协同的姿态,生动诠释着 “机械强农” 为乡村振兴注入全新动能——队员们了解到,每逢农忙时节,全流程智能化设备的投入可让粮食作物增产 15% 以上,这既解放了人力,更稳住了 “粮袋子”。
在这里,实践团队员们不仅深切体会到科技赋能农业发展对乡村振兴的深层意义,更惊喜地发现:自身所学的工业机器人技术、智能装备调试经验,竟能与农机自动化改造、田间智慧管理产生奇妙共鸣。那些在实训室里钻研的传感器应用、CAD 机械制图与专业技术实操,此刻正化作田间地头的 “增产密码”。这种 “所学即所用” 的真切联结,让队员们心中的专业自豪感油然而生——原来实训课上的每一次机器调试、每一次机械拆装,都能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微小却坚实的力量,也让大家更直观地触摸到 “工业科技反哺农业” 的实践路径,读懂 “科技创新” 从车间到田野的价值延伸。
实践行程的最后一站,队员们走进无为市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在这片汇聚着智慧与科研的空间里,开启对乡村振兴的深层探索。研究院内,工作人员的讲解如一幅立体画卷徐徐展开:从特色种植技术如何让寻常作物提质增效,到农产品品牌化运营如何打通产销链路;从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如何实现 “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到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碰撞出的文创产业新火花。每一项成果都彰显着这里作为科技与产业融合的 “智囊团” 的硬核实力——既扎根田间地头解决实际问题,又立足长远擘画乡村振兴蓝图。
实践团队员们带着一路调研的思考,围绕科研成果如何精准对接农户需求、数字化工具如何助力小农户融入大市场、特色产业如何持续带动农民增收等问题积极提问。在思维碰撞中,愈发清晰地看到无为乡村振兴的优异成绩:不仅有粮食增产的 “硬核数据”,更有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软性提升”;不仅有产业兴旺的蓬勃活力,更有农户脸上洋溢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这一程的调研参访将比亚迪产业园的工业科技、农机合作社的田野实践与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串联起来,使得实践团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无论是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制造,还是农业机械的科技赋能,最终都在服务于人的发展与社会的繁荣。而自身所学的专业技能,既能在车间生产线绽放光彩,也能在田间地头创造价值,这种 “从工业到农业、从技术到民生” 的价值闭环,让实践的意义愈发厚重。
实践结硕果校地话感恩,携手绘蓝图青春赴新程
在无为的第四天清晨,“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收官之际,实践团队员们专程拜访共青团无为市委员会,并向团无为市委在此次实践中全程给予的热情联络与鼎力支持致以诚挚谢意,正是这份有力的地方保障,确保了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圆满成功。
座谈会上,共青团无为市委姚文敏书记和丁紫薇副书记对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无为市鼓励并欢迎全国各地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来无开展社会实践的工作做了简要介绍。随后,实践团队员姚传瑞同学眼含热忱地分享起他的实践感悟和所思所得:“从比亚迪产业园的技术探索到乡村振兴的实地调研,每一步都让我真切感受到无为这片土地的发展活力,也更清晰地看到了我们新时代青年学子的成长方向......” 他的心声引发在场所有人的共鸣。团无为市委姚书记接过话茬,语气恳切地表达了对双方深度合作的期待:“希望能以贵校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为契机,我们能携手搭建更广阔的平台:既欢迎贵校学子毕业后带着学识与热忱选择无为、扎根无为,将智慧与才干融入这片热土,在这片热土上实现人生价值。也期待通过校地联动,让更多青年力量汇入无为产业发展的浪潮;既为贵校就业工作添砖加瓦,也为无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最终实现青年成才、地方兴业、校地共赢的生动局面。”这番话不仅勾勒出校地共育人才的美好蓝图,更让社会实践的意义在双向奔赴的期许中愈发厚重。
此次无为之行,是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学子践行“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生动注脚。从养老院里的反诈宣讲传递民生温度,到社区服务中的温情守护筑牢邻里纽带;从忠台村的乡韵乡愁、新四军第七师纪念馆的红色记忆里汲取精神养分,到比亚迪产业园在科创脉动中触摸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前沿;从博物馆的文物脉络里读懂文化传承,到智慧农机在田间地头勾勒的乡村振兴图景,再到乡村振兴研究院里思想碰撞迸发的创新火花——每一站都是一堂沉浸式的“行走的思政课”,每一步都在青春坐标系上刻下成长的印记。
青年学子在稻浪翻滚的田野间,读懂了“乡村振兴需要青年挺膺担当”的时代深意;在比亚迪产业园的智能车间里,体悟了“科技自立自强”的千钧分量;在红色遗址的斑驳痕迹前,愈发坚定了“铁心向党”的赤诚信念。此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让同学们深刻明白:智能制造的精度、汽车产业的速度、红色教育的深度、文化传承的温度,终将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交融汇聚,激荡成青春建功的磅礴力量。未来,他们必将带着这份实践馈赠的成长与感悟,把所思所学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壮阔征程,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绚烂绽放。
(团队成员:孙晓鹏、符泽、王纪雯、姚传瑞、杨赟恺、曹皓哲、刘涵元、陈洁、张彤。 孙晓鹏、王纪雯、姚传瑞、陈洁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