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歌铸魂·绿意疗心:杭州滨江以艺术点亮长者生命之光

红歌铸魂·绿意疗心:杭州滨江以艺术点亮长者生命之光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8-01 15:3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滨江区公益创投项目的支持下,求是心理健康研究发展中心将艺术疗愈的种子播撒于银龄的心田,2025年7月以来,精心策划多场特色主题活动,以不同的艺术形态为媒介,为长者们构建起心灵滋养的精神家园。

在“红色记忆·银龄向党”的集体场域中,艺术疗愈的力量通过群体共鸣与仪式感深度释放。当《歌唱祖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激昂旋律响起,长者的目光瞬间被点亮,歌声如潮,洪亮而坚毅。旋律不仅是时代的回响,更是集体情感的共振器,歌声成为跨越时空的心灵通道,让信念在群体的同频中淬炼得愈发纯粹。“红色手工坊”将这份深沉情感沉淀于一针一线,长者们精心缝制着象征革命传统的红军挎包。针线穿梭间,革命岁月的艰辛与荣光被重新咀嚼、内化,小小的挎包承传承了奋斗精神,也连接起历史与当下的情感。

在微景观的方寸天地中,自然成为唤醒沉睡感官的钥匙。西兴街道敬老院的长者们闭目凝神,在专业引导下,让自然的冥想如涓涓细流润泽心田。蝉鸣、鸟啼、风雨声……这些曾被岁月尘封的感知,重新成为连接生命活力的纽带。微景观创作是无声的自我疗愈过程。长者们在方寸容器中精心铺陈砂石、栽植多肉、点缀小品。每一株植物的安放,都是内心秩序的重建;每一次指尖与泥土的触碰,都悄然唤回对生活的掌控感与创造的纯粹喜悦。绿植萌发的生机也将成为对抗岁月孤寂的无声语言,重塑长者内心的从容与安宁。

无论是红歌嘹亮时集体记忆的澎湃共鸣,还是微景观中个体生命故事的悄然诉说,这些活动都成为长者回溯生命长河的温暖驿站。在红色记忆的追溯中,激情燃烧的岁月荣光则转化为当下“银龄力量”的精神滋养。在“绿意人生”的分享中,一株院中老树、一片故乡田野、一朵阳台玫瑰,那些沉淀于时光深处的生命韧性与诗意被悄然唤醒。在红韵与绿意的交织中,长者们寻回的不仅是生活的情趣,更是心灵深处的归属与力量。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