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云南大学“云岭筑边”社会实践团队走进云南省红河州河口县,以青年视角探寻这座边疆小城的开放活力与发展故事。实践团队聚焦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及河口口岸,用脚步丈量土地,用交流感知变迁,在观察与思考中触摸边疆发展的脉搏。
在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团队成员们通过参观成就展,了解河口六十载的蜕变轨迹。从昔日偏远边地到如今的开放前沿,政策与地缘的双重赋能让小城焕发新生,泛黄的老照片与现代化的口岸图景形成鲜明对比,让大家直观感受到时代浪潮中边疆发展的强劲动能。
图1为实践团队成员聆听河口60周年纪念展讲解
图2为实践团队成员参观河口60周年纪念展览
河口南溪河口岸的繁忙景象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在通关现场,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的高效运作,让热带水果等商品得以新鲜入境;边民们提着黑色行李箱往来穿梭,8000元免税额政策带来的小额贸易活力,成为边民增收的生动注脚。这些鲜活场景,让我们对跨境贸易的实际运作有了更真切的认识。
图3为实践团队成员于南溪河中越口岸采访当地工作人员与过关群众
中国-东盟(河口)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里,东南亚风格的直播间从午后热闹到凌晨。越南籍主播推介着特色农产品与日用品,单场数万元的营业额,展现出跨境电商为边疆产业注入的新动能。队员们与园区工作人员交流后了解到,地缘优势与政策扶持正让这里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市场的重要纽带。
图4为实践团队成员参观跨境电商物流园样品展览区域
图5取景自河口跨境电商直播基地
走进北山社区,街巷间的互市烟火气扑面而来。团队成员们与二级市场综合服务大厅的讲解人员攀谈,听他们讲述二级市场线上线下双线业务流程等边民互市信息;走访口岸周边商铺,感受在其带动下小商品经济所焕发出来的活力。这些基层视角的鲜活素材,让本团队对边疆发展的多元面貌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图6为实践团队成员于二级市场综合服务大厅讲解员进行交流与提问
图7为实践团队在边民互市二级市场综合服务大厅前合影留念
图8为实践团队成员采访口岸附近服装店越南籍务工人员
“用青春的眼睛发现问题,用青年的思考贡献力量,这样的经历很有意义。” 一位队员在实践日记中写道。此次实践虽已告一段落,但云大学子与河口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他们将持续关注这片土地的成长,让青春力量与边疆发展同频共振。
图9为实践团队成员于中国-东盟(河口)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内合影留念
署名:马川茗、何佳乐、聂星雨